“研究数学不追随潮流,而应潜下心来做好学问,让潮流来追随自己的成绩。”这话是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说的。他心无旁骛,低调行事,和同事一起给出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对他们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感慨地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
潜,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喜潜心默想,每当拿到一本数学专著或论文时,便细看题目闭目凝思:假如自己来作,应该怎样写,先写什么,次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总结收尾……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开始阅读。当看到和自己思路大体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很快浏览而过。若是与自己思路不同的新颖见解,眼前便为之一亮,精神陡增。华罗庚成为大家,潜心默想功不可没。“人从心上起经纶”,潜心,才深植根基,厚增功力,创新如有神;才锲而不舍,咬定青山,力量无穷尽。
如果说,创新是国家之本、企业之魂,那么,潜心则是创新之本、创新之魂。创新不论大小,无不是潜心的结晶。科研与创新,实质上是一个积累与运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钻研与探寻的过程,惟有潜下心来,才有可能去揭示新现象,发现新思路,开拓新领域。
有潜心,无旁骛。“‘昨夜西风凋碧树’,这是要你删繁就简,将小的东西放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要你站得高、看得远。”丘成桐如是说。有“潜”须“简”,此心如一,百毒不侵,万事不扰,攀援直上。守“潜”须“独”,情有独钟,思有独到,践有独行,方有大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是先当农民,再当科学家的。几十年风里雨里在田间劳作,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荡然无存,剩下的是黝黑的面孔,朴实的谈吐,一身只有“出客”才穿的西服。他吃了比农民还多的苦头,付出了比农民还多的辛劳,才得到第一手科研资料,创出第一流科研成果。
有潜心在,便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精思,“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找寻,“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苦功,“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笃行。19世纪二三十年代,已获“德国化学之父”美誉的李比希,满腔热情地迎接了无机化学向有机化学过渡这一重大变革,潜心寻求植物生长的基本养分,发现了钾肥和磷肥。后来他这样写道:“化学正在取得异常迅速的成就,而希望赶上它的化学家们则处于不断脱毛的状态。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这样飞翔起来就更有力更轻快。”
“将飞者翼伏”,鸟儿敛翅,高飞腾空;企鹅上岸,先拼力沉潜,后迅猛向上,蹿出水面,落于陆地。沉下去,才能浮上来;钻进去,才能跳出来。“沉淀”浮躁,力操潜功,立足于有绩有位,不自视过高,不眼高手低,抬头做人,潜心做事,才是创新的真境界,才有创新的大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