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今天正是“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表彰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区、各个系统的这些先进典型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他们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解说:
今天的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党旗鲜红,喜气洋洋。
傅思和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兼组织局局长: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85周年。党中央隆重表彰了500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还追授了1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解说:
这些先进典型究竟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这次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共有50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的几位,了解一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在铁路线上,每当一趟趟列车呼啸而来的时候,沈阳铁路局吉林公路段的巡道工刘学臣就会这样打出列车可以平安通过的旗。
记者:
每次举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刘学臣 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吉林工务段巡道工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我感觉挺自豪的。因为这一段平安无事,保证行车安全。
解说:
今年47岁的巡道工刘学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沿着这条七公里长的铁路线已经巡查了26年。无论春夏秋冬,他几乎常年都保持着这种特殊的巡路姿势。
记者:
我看您走路的姿势好像跟平常人走路不一样啊?
刘学臣:
这是我的职业病。因为我必须得低头检查钢轨、道岔、接头夹板,必须得寸铁不漏,得像扫描仪似的扫一遍。
解说:
这种歪着身子走路,不时地用捶击来分辨声音的特殊巡查姿势,使任何一点点的路轨损伤和隐患在他的面前都暴露无遗。
房凤鸣 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吉林工务段党委书记:
20年多年来,老刘在他巡查的线路上,发现了有上千块的伤损夹板,上百根的重伤钢轨和各类险情和事故隐患有40多起。
解说:
说起来铁路巡道工作并不是什么多复杂、多精细的活儿,可刘学臣在26年漫长枯燥的巡道过程中没有出过任何的疏漏,这就成了一件十分不容易、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了。
韦万新 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吉林工务段工作人员:
我给他算了一下,26年他行程大约11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三周半。
解说:
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雨雪交加,巡道工总是一个人孤独寂寞地工作在铁道线上。
刘学臣:
我是个党员,不管干啥工作都得干好,让组织放心。
何洪达 铁道部党组成员 政治部主任:
刘学臣同志这个先进典型,是在我们全路90多万名共产党员当中推选出来的先进典型。他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群众。全路各级组织进行了广泛的组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群众民主推荐而产生的,是一种优中选优的结果,是在群众中产生,在铁路内部先进典型当中的先进典型。
解说:
这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可以说个个都是优中选优,典型中选出来的典型。山西省翼城县隆化镇两坂村的党支部书记李鸿海是在农村的发展中,用自己的生命履行承诺的典型。
记者:
您好像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欠村民的,欠老百姓的,到底欠的是什么呢?
李鸿海 山西省晋城县隆化镇两坂村党支部书记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总觉得应该好好地给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要办的事全部给办了,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
解说:
李鸿海所在的两坂村过去是一个山区的穷村。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村的人均收入年年都开始迈大步。可李鸿海却总感觉到,人均收入上来了,并不能代表每户的村民都致了富。为了让致富能力差的村民也过上好日子,他组织这部分人搞起了山区百万株的红枣项目。
李成标 山西省翼城县隆化镇两坂村红枣协会会长:
他组织3860部队,38是妇女,60是老汉老头老婆这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他们有精力,也有这个能力办这个事。
解说:
如今的两坂村,红枣项目每年带给每户村民的收入就达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仅如此,李鸿海这些年还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开发了许许多多的脱贫项目。
记者:
养鹿现在让你家脱贫了没有呢?
山西省晋城县隆化镇两坂村村民:
脱贫了。养鹿,你别看,咱主要是投资太少,养得少,我是从一只鹿开始发展的,还卖了起码八九个了吧,现在家里还有五个。
记者:
村民们脱了贫,可李鸿海却病倒了。经检查,他患上了癌症,可病魔不仅没能阻止他,相反更激发了他抓紧时间为村民办实事的热情。
高本增 山西省晋城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他这个1999年承诺了六件实事,2002年是八件实事。但是通过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后,一下承诺了十八件实事。
李鸿海:
我认为承诺比生命还重要。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总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还想在有生之年,多为老百姓办点好事。我有一句话:多办一件好事,多活一年。这种精神支撑着我,继续为老百姓办好事。
任泽民 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
像李鸿海同志这样的先进典型,在新闻媒体、电视、报纸上向全社会进行了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社会的监督。这个公示了以后,效果非常好,不仅仅是对我们选出来的先进典型是一个检验,是个验证,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些先进典型的一个宣传。
解说:
正是因为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年已七旬的老地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郑绵平是知识分子中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典型。这些年,他靠着一腔热血唤醒祖国大地上一个个沉睡的盐湖。
记者:
我们听,在西藏好些当地人把您称为财神。
郑绵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这可能是一种戏称。因为搞地质,我搞矿产,跟资源关系比较密切,找到矿产想办法能够给当地开发矿业能够做点贡献,所以这样他们有点效益才这样说。
解说:
郑绵平院士从事盐湖研究已经50多年了,他创造的“盐湖学理论”和开发盐湖资源的实践已经为一些盐湖周围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张佳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盐湖学,郑先生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人。这门学科的话,把我们搞地质的跟农业的、渔业的、养鱼的都结合起来,拓宽了它的研究领域,而且把它产业化。
解说: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进行科学研究,许多身体好的年轻人都受不了,而郑绵平院士虽已70岁高龄,但他每年都要深入到高原腹地之中。
王宝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
做了很多准备,特别是在北京、在家里,他坚持洗冷水澡,主要是为青藏高原做好准备。
解说:
在青藏高原的盐湖里,郑绵平院士发现了珍惜的碳酸锂资源。这是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电池的主要原料,可按照现有的提取方法,当地根本就没有开发、利用的可能。于是,他潜心研究了五六年,终于找到了一种低成本的碳酸锂提取方法。
记者:
搞地质研究按常规来说,我只要是发现矿产就可以了,您为什么还要在应用上做这么大的文章呢?
郑绵平:
西北相当落后,所以我们想国家培养我们,我们这代人应该为国家做点事,又是党员,更应该这么做了。
解说:
几十年来,郑绵平院士走过无人区、进过罗布泊、涉足死亡之海。他提出的利用盐湖资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能源和科学材料、变盐湖为良田的盐湖农业理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郑绵平:
搞地质有苦有乐。有辛苦,有时候在高原里面陷车,甚至有时候晚上回不来,泡在湖里头,天很冷,当“团长”,我们把这样叫“团长”。但这可以给老百姓造点好处,得到认可了这个是次要的。
张德成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 组织部长: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共推荐了40多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对象,工委专门成立了由组织部和部分部门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参加的评审工作小组。评审工作小组逐一核实了40多位表彰对象的事迹材料,并对他们的材料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征求了相关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最后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了郑绵平院士这个典型。
解说:
这些经过民主、公开、层层选评推荐的典型,最终还经过中央有关部门专门成立的评审小组的审评通过。
傅思和:
我们这次评选活动是由下而上、上下结合、层层评选表彰,所以既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也是对全党七千万党员的一次激励、动员。所以通过这次表彰活动,一定会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这些典型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感受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