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同志,我今天正在看你写的一篇骗子用短信骗人的报道,手机就响了,我一看就是你的报道中曝光的那种骗人短信,上面让我回电话的却是皇姑区的号码,难道骗子就在沈阳?”7月2日,记者接到了读者侯女士的电话。 侯女士告诉记者,当日中午11点17分她收到一个短信,上面说她在“沈阳百货大厦用信用卡消费6800元,如果有疑问请拨打工商银行电话62153×55。”侯女士说,以前她也接到过这种短信,可是号码都是外地的。“今天这个短信是皇姑区的号,是不是骗子就在沈阳?如果在的话,就应该把他抓起来,免得他们再骗人!”
就在记者核实侯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时,记者的手机也响了:“尊敬的农行卡客户,你本人于昨日在一商场消费9500元,月底结算,如有疑问,速与我行核算,客服电话024—62132010”,记者决定会一会这个骗子。当记者拨打这个沈阳的电话号码时,接电话的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子,“这里是农行,你有什么事?”记者按照“套路”向这个人说了过程,并和她说:“你是哪的人啊?”她说她是外地人,在沈阳工作,记者一再问她的工作地点在哪里,她回答是在“沈河区”,后来又说是和平区五一东路。记者的家就在和平区,并且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从来没有听说和平区还有这个地址。后面的话就更离谱了:“你的卡里还有余额一万元,并且在电脑中显示在6月28日你的卡被人提走了65万元,如果不是你提的款就马上报警。”记者提出要打110,这女子不干,“你必须打我给你的号码,这号码是金融犯罪调查科。”并且又给了记者一个皇姑区的号码:“62158562”,记者打过去,对方说是公安局的金融调查科,当记者问这个接电话的男子为啥也说四川话?是不是和刚才的女子是亲戚时?,对方挂断了电话。
骗术揭秘记者采访了一名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说这种骗子是利用了电信部门的一种“捆绑服务”,实际上就是呼叫转移,“他们先购买一个沈阳的虚拟号,然后在这个号上捆绑上3到4个号码,所以你只要拨打这个号码,他在外地的被捆绑手机或者固定电话就会响,给人造成号码是本地号码的假象。”这位工作人员说,“其实不管是外地的电话号码还是本地的号码,这种短信都是骗人的,是以诈骗钱财为目的的”。怎样防骗有关部门提醒人们,只要记住几个重点,就不会让骗子得手:千万不要把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告诉别人,因为真正的银行和公安机关是不会在电话里向人询问这些信息的。另外,千万不要受别人的摆布,随便地将钱款转账,任何单位都不会要求储户强制转款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本报记者杨硕
记者电话:81500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