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庄遗址
火葬墓出土的灰陶罐
金代观音瓷像俑头
汉代窑址
记者陈陈摄影记者王涛
继6月14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在京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考古工作中,在武清区泗村店镇齐庄村“齐庄遗址”内发掘出土千余件铁、铜、瓷器等文物标本后,近日,“齐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再次传出好消息———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内首次发现了天津地区有明确纪年的北齐墓葬。 另外,继上次发掘出土金代观音瓷像俑头后,前日,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内又发现了残失的金代观音瓷像俑身,但俑头是否与俑身属同一个体,目前还是个谜。
天津首次发现北齐墓葬
在天津考古历史上,北朝时期考古遗存一直发现较少。而此次,在武清“兰城遗址”发现了北朝时期的两座墓葬,在武清“齐庄遗址”又发现了两座墓葬,极大丰富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数量。尤其是北齐纪年墓葬的发现,在天津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齐庄遗址”内,考古人员发现的其中一座北朝时期墓葬,是一南北向的砖棺夫妻“合葬墓”。墓呈长方形,墓长2.8米。棺室北宽南狭,从墓葬出土层位、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判断,属于典型的北魏时期墓葬。文遗保护中心考古部盛部长介绍说,该墓的发现为建立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考古学年代标尺,提供了极为精准的考古学材料。
“齐庄遗址”发现的另一座北朝时期的北齐墓葬为“火葬墓”,墓内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灰陶罐。在灰陶罐周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烧过的骨灰。另外,在灰陶罐上还压着两块扣合在一起的墓志砖。其中一块是青砖,另一块是红砖。在青砖一面刻有“大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八月廿九日仓州重合人赵某某妻郑某某”竖3行、共23个文字。这些文字说明了墓主人的下葬年代、籍贯和姓名。墓志砖的出土,为本市考古工作带来重大突破。金代观音像悬念待破解继6月14日“齐庄遗址”内发现金代观音瓷像俑头以来,寻找残失的俑身成为考古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前日,在发掘现场,一个残失的金代瓷俑身终于破土而出。考古工作者通过现场比对、研究,目前,可以证实不久
前发现的观音瓷像俑头与这次发现的俑身均产自河北磁州窑。但由于发掘尚在进行中,还不能判断瓷像俑头和俑身是否是一体的。
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天津站的文物鉴定专家张安鸽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产于河北磁州窑的金代观音瓷像,造型精美生动、质地细腻滑润,是磁州窑中难得的精品,在天津也是首次发现,为天津地区运河聚落考古增添了新的素材。
新闻链接天津地区首次发现汉窑
两日前,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工作者还在武清区高村乡“兰城遗址”内发现了两座窑址,其中的汉代窑址为天津地区首次发现。紧邻汉代窑址不远处还有一个尚在发掘中的唐代窑址。
汉代窑址长5.2米、宽2.4米、深度约1.2米左右,可清晰地分出灶、火堂、窑室、窑床、烟道(三个出烟口)以及操作间六部分。窑址内仍可见一些残失的陶瓮碎片和陶器碎片。考古人员在汉代窑址内,共发现两个圆形的卷云纹瓦当(古代房屋房檐顶头的装饰)。根据这些发现可以判定,该窑址曾是一个专门烧制生产器皿和建筑材料的汉代窑。紧邻汉代窑址的唐代窑址经考古人员判断,是一个馒头窑。根据其已经被发掘出来的部分可分析出,该窑曾用于生产砖块。
背景资料
武清县治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迁至今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附近,一直到明洪武初年,才因避水患又迁至今武清区城关镇。旧县作为武清县治延续时间长达900多年。武清“齐庄遗址”东距今旧县村不过两公里左右,“兰城遗址”北距今旧县村也不过20公里左右。
<责任编辑>闫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