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卢傲然李彦)近日,熟食供货商陈平(化名)曝料,超市对隔夜熟食再加工后,又卖给消费者。同时还对供货商第二天的供货“扣秤”。6月30日6时30分,汉口中山大道某超市的收货区,刚送完货的熟食供货商陈平再次被超市“扣秤”。 童子鸡订货20公斤,收货17公斤;叫花鸡订货20只,收货19只。超市的理由是,昨天供货的熟食有不少没卖完,那就等于“废”了,这些“废”的部分,通过扣今天的秤来补上超市的损失。从事熟食加工上十年的陈平说:“如果是真没卖出去,被当作废弃品处理,我也心服口服,可事实并不是如此。”促销员小黄就多次目睹过超市再加工。安插在该超市生鲜区的他发现:超市工作人员按照主管的要求,将变质的童子鸡切成块,通过沸水煮、油锅炸,再加辛辣的调味品,做成辣子鸡摆上柜台出售。陈平告诉记者,熟食在夏季的保质期是一天左右。当天卖不出去的熟食往往会被超市“废物利用,这是超市惯常手段”。记者了解到,徐东等地几个超市会将未售完的熟食退给供货商。生鲜主管曝内幕隔夜熟食就这样再加工邵永刚(化名)在一家大型超市生鲜部门摸爬滚打近6年,蔬菜、水果、水产、熟食、粮油区域都呆过。身为生鲜部主管的他,对超市里的食品问题了如指掌。昨日,他向记者透露了超市防止食品变质的一些惯用套路。套路一:食品标签常换常新“换标签应该是所有超市的惯用手法,一般不是等到食品快变质才换,而是天天都要换。熟食和散装食品换得最勤。”邵永刚介绍,每天晚上清场后,工作人员会把当天没卖完的食品拉回操作区,拆开包装察看,挑出一些看相好的,留下来重新“组装”打包。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工作人员会给这些食品换上最新的标签,在开门前放回货架。从标签上看,这些都是当天出产的,实际上已经不是新鲜食品了。“除非食品变质,否则不会轻易扔掉。超市用这种方法来降低损耗。”套路二:食品“肢解”后再销售邵永刚向家人建议,最好不要买超市里剁好的鱼块,因为多数是死鱼制成的。超市里的活鱼一般会放在水产区供消费者挑选,如果有的鱼死了,超市不会马上丢掉,而是将其“肢解”,剁成鱼块,再用盐腌制好,放在铺有冰块的冰台上继续销售。邵介绍,使用“肢解”方法的食品还有很多,如割去肉块中有问题的部分,切成肉片、肉丝,继续销售;或者与其他食品混合,加工成其他菜品销售。水果更好处理,切除烂掉的部分,把剩下的水果榨成果汁,放到冰台上销售。套路三:卤制食品常“翻新”卤制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在三天左右,但由于存放在卖场里,一天下来卤菜的表面就干了,没有看相,尤其是卤牛肉。所以,超市会将当天没卖完的食品冷藏起来,第二天早上拖出来“加工”了再卖。邵永刚介绍,以卤牛肉为例,分两个步骤:第二天冰冻的卤牛肉结有一层霜,工作人员会把这些肉放到卤水里过一道,叫“打道”,可以除去异味;然后,“回锅”的牛肉,卖相肯定不好了,工作人员会用食用油在牛肉表面刷一层,叫做“上光”。这样一来,即使是前两天的卤牛肉,看起来也跟新鲜的卤牛肉一样,热气腾腾,光鲜亮泽。
下柜食品不见熟食
近日,记者接到供货商反映的情况后,到汉口几家大超市实地探访发现,一般晚上9~10时超市要关门时,熟食区工作人员都把当天没卖完的货品下柜,但没见到被“淘汰”的熟食。6月27日晚9时30分,记者在汉口一家超市的后门看到,进货区域旁有一个垃圾处理区,七八名工作人员在此清理垃圾,有蔬菜、饮料瓶、面包等等残渣,但没有牛肉、香肠等熟食。他们介绍,在此清理垃圾有几个月,很少看到有丢弃的熟食。第二天8时,记者再次来到超市生鲜区时,工作人员正将糖醋排骨回锅加工后重新上柜。“辣子鸡每份卖价13元左右,虽经过加工处理,但仍比童子鸡便宜。”据称,二次加工的熟食,超市都会降价促销。但消费者贪了便宜,忘了卫生。
三种识别方法
离柜熟食买不得。一些超市卖场为招揽生意,往往把包装好的熟食一排溜地放在柜台表面销售,这种熟食最好不要去买。熟食买回家后最好当天即食。熟肉切口粗糙、肉质粘连的不能买。由于酱牛肉、酱鸭、方腿肉无法一次性卖出,忽而放冷柜,忽而再加温,会引起肉制品刀口切面皱折,有的肉色灰暗,肉纤维粘连。像这样的熟食往往是“推陈出新”货,不能食用。购买生肉制品,尽量选择品牌专柜购买,并查看动植物检验相关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