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术馆、去音乐厅、去歌剧院、去二十余个在文化殿堂之上娓娓道来悠悠岁月的博物馆,或者,就去离家不远的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十一五,可供珠海人选择的文化将越来越多,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文化兴,百姓乐。 在十一五期间,除了珠海的城市文化空间脉络前所未有的清晰与值得期待,珠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网
一年一度的澳门国际音乐节为澳门带来最出色的音乐家、歌唱家、管弦乐队和合唱团,也吸引着成群结队的珠海发烧友忘却两地奔波之劳,为之痴醉。事实上,每年的澳门艺术节和国际音乐节,珠海都想引进演出,但场地根本不符合对方的要求。
“群众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规划的思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珠海市“十一五”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里,美术馆、音乐厅、歌剧院、名人雕塑园、城市文化广场等珠海人翘首企盼的文化基础设施悉数列入。
在大刀阔斧积极推进各项文化设施前进的同时,珠海市还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0个基层特级文化站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全市基层特级文化站达标率将达到91.3%。
“引进社会资金建设26个风格独特、主题鲜明、大小不一的博物馆”是规划中的另一“亮点”。“博物馆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特色。”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珠海历史名人纪念馆在唐家湾,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在南屏,花卉博物馆在湾仔,建材博物馆在前山,都引起商家和游客的兴趣。”
文化遗产保护分三个层次
珠海“宝镜湾遗址”和“陈芳家宅”登上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刚刚过去的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在表现出一个民族文明自觉的同时,也让文化遗产的概念进入大众的视野,提醒着人们对珠海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重视。
珠海从古代至近现代历史遗迹有31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对珠海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在遗产日的喧嚣之后,用具体、实在、可行的规划,把每一普通的日子都变成“文化遗产日”。
根据《珠海市“十一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珠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保护:历史文化区、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珠海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遗址,根据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划为7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别是:唐家古镇、会同村、北山村、斗门一条街、淇澳白石街、石溪石刻群、竹仙洞石刻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与文物古迹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得改变和破坏历史上形成的格局和风貌;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而在这个保护规划几易其稿的过程中,最大的修改之一就是增加了“无形遗产的保护规划”这节内容。据了解,珠海目前保存比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沙田民歌、锣鼓柜(又称八音)、鸡山牛歌、三灶鹤歌、三灶鹤舞、三灶八堡歌、飘色、舞狮、舞龙、地色、唐家官塘茶果、唐家叠石蚝油、水上婚嫁等。它们保存了珠海鲜活的文化记忆,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要整理建档(包括研究),保存展示,传承弘扬。”规划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段看似简单的描述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建立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其的保护力度都是题中之意。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对珠海市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或超过全市GDP8%,逐步成为珠海的支柱产业之一。”《珠海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里写道。
在世界经济发展到向文化要财富的新阶段,珠海人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努力形成一个文化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生态。
在“十一五”期间,珠海市将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建设珠海南方文化产业园区、金湾印刷产业园等若干文化产业园区和南屏北山村美术品原创交易聚集地,若干动漫和网络游戏、数字娱乐、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基地。同时,优先发展现代传媒业、印刷和光盘复制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服务业、会展与广告业、数字创意产业等门类文化产业。
同时,珠海市还将设立“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