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2005年8月6日,本报社会新闻版曾刊登《津门枪痴将上央视“比武”》,引起不少读者浓厚兴趣和关注。日前这位被誉为中国民间袖珍工艺枪大师的“津门枪痴”徐雁,他的袖珍枪械及个人资料被世界顶级袖珍工艺品网上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世界权威的美国袖珍兵器大师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徐雁成为获此两项殊荣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中国人。津门枪痴就这样走向世界了。
袖珍火绳枪长不足食指
昨天下午,记者在天大宿舍再次见到徐雁时,他正聚精会神、饶有兴致地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和世界上的顶尖袖珍枪械制作大师们“过招”呢。今年52岁的徐雁自幼爱枪、迷枪,精通枪械理论,40多年来全凭自己手工制作的袖珍工艺枪精妙绝伦。他做的最长一把“三八大盖”加上刺刀,只略比手掌长一点;最短的意大利火绳枪还不足食指长。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么纤小的袖珍枪不仅能发射,还可在2米距离内精确命中一元硬币。40多年来,他痴迷各种枪械知识、资料,了解中外枪械发展历史脉络,沉浸在袖珍工艺枪的制作完善中乐此不疲。去年本报报道徐雁爱枪故事后,引起国内关注。他在业内权威杂志《轻兵器》上发表了多篇“造枪”论文,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爱枪故事。日前两封电子邮件的接踵而来,让这位津门枪痴一下子就走向了世界。
袖珍世界的“诺贝尔奖”
第一封邮件来自一位叫马丁的美国老人,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世界手工艺基金会的主席,其麾下的世界袖珍手工艺网上博物馆要求“收藏”并展出徐雁的作品资料。该博物馆收录了世界47位顶尖袖珍工艺大师的精品,包括钟表、枪械、蒸汽机等诸多门类。该基金会颁发的年度大奖被公认为世界袖珍艺术领域里的“诺贝尔奖”。马丁在邮件中说:“我很喜欢中国的文明和艺术,但现在的美国青年几乎不知道火药是中国发明的。您,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用40多年发明以弹簧为发射动力的袖珍工艺枪,这在世界都很特殊。”
接到邮件,徐雁感到这可给咱天津人争气了,急忙和女儿忙活了好几宿,终于把资料翻译成英文传给该网站。很快,徐雁的袖珍枪械作品资料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展出。接着他又收到了来自美国袖珍兵器协会会长威廉博士的邮件,该协会可是世界权威袖珍兵器精英的俱乐部。这里荟萃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会员,而徐雁是被邀请加盟的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中国人。与老外“过招”,徐雁对自己造出的爱枪自信地说,国外袖珍枪械比例多为1比2、1比3,不能发射。而他的作品比例从1比6小至1比14,在构造与真枪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依然能精准地发射。这都是老外称奇的地方。据悉,徐雁的部分作品将亮相于今秋本市举行的民博会。到时候市民可大饱眼福了。高山摄
:仿真枪与袖珍工艺枪
我国《枪支管理法》禁止公民私人拥有真枪和比例1比1的仿真枪,且弹射类玩具平均发射功能不得大于0.5焦耳。禁止用火药做袖珍工艺枪动力。徐雁的袖珍工艺枪比例在1比4至1比14之间,内部结构与真枪完全不同(真枪采用火药燃气为动力,枪膛是无缝管状,发射时膛底封闭)。他的袖珍工艺枪枪膛、弹膛后部采用开放式结构,不使用火药和其他压缩气体能源做动力。使用弹簧动力,发射能量小于0.007焦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