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在6月21日以《谁来帮助我病重的弟弟》为题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2级1班的大四毕业生董艳明的弟弟在今年被查出患了尿毒症,医生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肾移植,可是费用很昂贵,而且以后还要服用抗排斥的药物,但是肾移植后,可以工作,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陆续有市民打进我们的热线电话:025-86578422。
昨日下午,记者接到一名姓戴的同学的电话,他称,在前不久看到本报报道的董艳明的求救信,他看完后心情十分激动,可正值期末考试所以就没有和记者联系。昨天考试结束后,他就来到电话亭拨通了本报热线。戴同学说:“我看到《江南时报》关于董艳明的求救信后,就想到给记者打电话,我想帮助董艳明的弟弟。”记者就告诉了戴同学的帮助方法。
当日下午3:30,记者在办公室见到了这位阳光的小伙子,1米75的他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完全是运动装的行头。戴同学告诉记者,他是南京金陵中学高一(14)班的戴杰,江苏昆山人,2005年他在参加江苏省招生办公室组织的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金陵中学录取。
在南京金陵中学没有什么职务的戴杰,在看到本报关于董艳明弟弟病重的报道后想为董艳明的弟弟做点事情,家境还可以的戴杰见学期末的银行卡上还结余1000多元,戴杰义无返顾地拿出1000元送到本报,要求记者把钱转交给董艳明。记者被戴杰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记者得知戴杰的父母每月只给他300多元的生活费,戴杰还拿出将近3个月的生活费来帮助董艳明,便感慨我们周围又出现了“活雷锋”。平常他的宿舍有同学需要帮助时,戴杰总是第一个站起来,给予同学一份他的关怀。
马上学校就要放暑假了,南京金陵中学的戴杰将在2个月的暑期中到乡下去体验生活,到农村去干些农活。记者问,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父母是怎么看的呢?戴杰说,父母亲对他的活动一直很支持,就连这次来报社捐助董艳明1000元,他母亲也是知道的。
昨日,戴杰的父亲范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挺支持儿子(戴杰)的,这样的表现值得我们表扬。我觉得小孩有爱心是好事情,对他今后的教育会有好处。”记者问及戴杰捐助董艳明1000元时,戴杰的父亲范斌称是应该的。
马上连线
董艳明:我不好意思
本报实习记者 肖遥
南京农业大学大四学生董艳明同学的《谁来帮助我病重的弟弟》在本报刊发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7月3日下午,金陵中学高一(14)班的戴杰同学通过本报向其捐助了1000元人民币。董艳明接到消息后,说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对方只是一名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那么大,还来关注这件事,再说他自己平时还要花费,真是挺不容易的,真的很感谢他。当问及这笔钱的用途时,董艳明告诉记者,他要把这钱给弟弟寄过去,弟弟那边的钱也不多了。他还特地告诉记者,他弟弟的病情已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