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之中时,记者日前结束了对京杭运河苏北段的集中采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苏北运河正积极打造400公里“清水长廊”,并针对京杭运河苏北段超饱和运输的现状,投资建设千吨级分流航道,打造一条南北水运文明大通道。
“北煤南运”凸显“运河效应”
绵延40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北起徐州蔺家坝,南至扬州六圩口,全程落水位差31米,设有11个航运梯级,建有23座大型船闸,平均每年货运量保持在1.5亿吨左右。同时也承担着华东地区绝大部分电煤运输,在徐州、宿迁、淮安等沿线城市的发展中,这条“黄金水道”正发挥着巨大的“运河效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苏北运河404公里航道中达到二级航道标准的有289公里,还有115公里为三级航道。其航道及通航设施利用率大幅提高,船舶航行速度提高约25%,船闸通过能力提高59.6%;水上交通事故下降超过40%,船舶水体、噪音污染明显下降;加快了运力结构的调整,新建船舶吨位与挂桨机船拆改平均吨位相比增加了6倍。
综合整治打响环保战
由于实际通货量大大超出了设计通货量,其原有的一线、复线船闸已远远满足不了水上运输的需要,形成“瓶颈”。为了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效益,苏北段运河各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对运河整治的项目之中。
以宿迁市为例,该市的泗阳、刘老涧、皂河等三座三级提水泵站是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总投资约17.43亿元。在实施截污导流工程上,宿迁市区以及沿线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管廊排入入海通道新沂河,建设了8个油废水回收站和6个船舶垃圾收集站,把运河水由原来的4类水变成了3类水。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从2003年起在运河沿岸全面实施“植柳增绿”工程,开辟了8座桥头公园,建设步道、台地、景观小品等公益性工程,实施绿化长度12.6公里,栽植乔灌木20万株,新建绿地34万平方米,提高了防洪标准。
而扬州市正开展“生态驳岸”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将生态景观与驳岸建设相结合。重点是打造古运河绿化观光带,增加人文景观。进一步修缮卢氏盐商住宅,加快建设康山园沿街、沿河房屋和景点,把运河沿岸建成扬州一个新的旅游亮点。
建成首个水上服务区
长期以来,京杭运河沿线为船民服务的场所和设施主要是以船闸上、下游远方调度站为中心并在其周围搭建起来的小规模的店铺、油罐、修理点等,由于是自发、无序和随意发展起来的,可以用“散、乱、脏、差、低”这五个字来形容。其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引导,不法分子横行,社会治安不良,已经严重影响运河的对外形象和船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宿迁市副市长王韬介绍,以前船民要过闸,必须要办理远调手续,船民相应的也要补充一些生活必需品,原先都是沿岸的当地农民私自搭建的棚户区,卫生环境脏乱差,给船民的保障供给也不足,受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启发,他们建立了水上服务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邮局、加油站,保障船民的一切需求。
作为试点的京杭运河宿迁水上服务区已于今年初被交通部明确为示范工程,该服务区建设有超市、办公楼、餐饮楼、农贸市场、加油站、垃圾处理站、废油回收站、绿化广场、停车场等设施。据工作人员介绍,加油站在试运行期间每天供应10吨,但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正式运行后每天要达到50吨的供应量。
建设千吨级分流航道
据介绍,江苏省航道系统计划投入巨资,力争在“十一五”末使苏北运河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整治航道里程115公里,并力争在2008年将苏北运河404公里航道全部建成二级航道。近年来,京杭运河江苏段的船舶通过量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增幅平均每年超过10%,2005年运量已超过1.18亿吨,运河航道船闸的通过能力和实际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将开工建设邵伯、施桥三线船闸。
据了解,徐洪河流经徐州市市区和铜山、邳州、睢宁等县(市),过宿迁市宿豫区、泗洪县,止于洪泽湖,全长187公里,是与运河平行的一条河道。目前徐洪河基本达到五级航道标准,由于缺乏必要的通航设备,暂未全线贯通,仅区间通航。刘集以下至洪泽湖顾勒河口120公里基本达到五级航道标准,桥梁满足原五级标准,能通过300至500吨级船舶,年通过量达1000万吨。
据徐州市航道管理处高鹏飞处长介绍,徐洪河分流功能的发挥指日可待,10月份湖西航道就可开通。高处长说,船只从刘集船闸进入徐洪河到达洪泽湖只需要经过3个船闸,在京杭运河进入洪泽湖则需要经过5个船闸。睢宁县主要出口建材、黄沙、石膏和水泥,它是徐州市以前惟一一个不通航的县,但徐洪河的修建,可以让船只顺利进入睢宁县,为货运材料提供了方便。
本报记者 殷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