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图为公祭现场。
新华社记者 邓玉山摄
“四海华人仰始祖,一片虔诚祭伏羲。”7月3日上午9时50分,2006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市正式开始。鼓声雄宏,钟鸣悠远,34声鼓声代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共祭中华人文始祖,9响钟鸣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创世功绩的缅怀和景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出席大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许嘉璐宣布公祭大典开幕,甘肃省副省长李膺代表省长陆浩宣读祭文。随后,举行了乐舞告祭,出席公祭大典的各界代表向始祖伏羲敬献花篮,瞻仰伏羲圣像。
出席公祭大典的还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代表,研究中华伏羲文化的专家学者及甘肃省各市州代表,总共约5000余人。祭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和甘肃省文化厅承办。
台湾送土团送土仪式同时举行。以陈振盛博士为团长的台湾送土团将取自台湾的泥土送到伏羲庙中,表达了台湾同胞追思始祖的深厚情感和追求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其历史功绩世代口耳相传。他造书契、画八卦、立礼法、尝百药、制历法、作乐曲……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伏羲也因之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据史书记载,伏羲祭祀始自春秋时期,自秦汉至明清,祭祀不断,相沿成习。
今年的伏羲公祭大典,是2005年升格为省级公祭以来的第二次公祭大典,也是“太昊伏羲公祭祭典”入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次公祭大典。
在公祭大典上宣读了《2006(丙戌)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文》:
维公元二○○六年七月三日,岁在丙戌年六月八日。中华儿女,汇聚天水,谨以太牢雅乐之仪,发诚敬之心,致祭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曰:
渭水泱泱 陇阪逶迤 大哉羲皇 发祥成纪
名冠三皇 五帝之先 丰功伟绩 世代绵延
结绳记事 八索乃成 演为八卦 开启性灵
推定历度 初置元日 分别八节 四季以适
教民田猎 驯养家畜 初作网罟 用以捕鱼
种桑养蚕 始有丝绸 丝绸之利 圣德广被
以龙纪官 分部治理 嫁娶之俗 俪皮为贽
创造琴瑟 二十七弦 扶来驾辩 世代相传
中华古国 龙脉永承 改革开放 民富国昌
值此盛世 百瑞呈祥 羲皇儿女 开来继往
和谐社会 共建小康 巍巍中华 蒸蒸日上
众心归一 血浓情长 民族复兴 前途辉煌
今日公祭 昭告羲皇 肴馔既陈 伏惟尚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