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成功实现规模化人工育蟒 可保护地区生态平衡
海南新闻网7月3日消息:蟒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外几近绝迹。然而,在我省文昌市一养殖基地,却人工养殖着3000多条蟒蛇。近日,记者从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了解到,经过6年多的探索,大规模地人工驯养繁殖蟒蛇已在我省获得成功。
为珍稀动物的人工繁殖提供示范标本
6月29日,记者和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道,前往文昌南阳探秘这个神秘的蟒蛇人工化驯养繁殖基地。 该基地由海南东盛弘蟒蛇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是国内唯一家人工驯养繁殖蟒蛇的基地。
“由于滥捕滥猎,和生存环境被改变等原因,野生蟒蛇的数量非常少,所以它非常珍贵。”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主任王春东告诉记者,我省规模化人工繁育蟒蛇成功,为野生珍稀动物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又一个示范标本。
记者在东盛弘蟒蛇饲养基地看到,这里有不同年龄阶段的蟒蛇,有的还在蛇卵里,正等着孵化;有的刚孵化,不到一米长;有的一岁多了,有两米长了;最大的蟒蛇有6米长,蛇身比人的大腿还粗。在一间孵育室,记者看到,一排排白色塑料筐里,装着数不清的小蟒蛇,它们孵化出来还不到3个月。
东盛弘公司董事长林明栋告诉记者,受到国家一级保护的蟒蛇全身都是宝,蛇皮既可以用作我国民族乐器的生产,还可以作为皮革制品的原料;蛇胆、蛇血、蛇蜕都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
2003年,林明栋筹建蟒蛇研究所,并且聘请我国野生动物权威专家———东北林业大学的景松岩教授,进行蟒蛇人工繁育的科研项目开发。2005年7月,东盛弘公司又与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
经几年努力,东盛弘公司初步完成了蟒蛇车间式规模化养殖、蟒蛇皮革鞣制以及蟒蛇系列产品初加工技术,探索出了蟒蛇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2005年,省科技厅将该公司的“蟒蛇人工养殖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列入海南省科技项目计划之列。
人工繁殖有利于保护蟒蛇
王春东告诉记者,蟒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成功,标志着我省在高等级濒危野生动物的救护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他说:“其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减少野外盗猎蟒蛇的违法行为,使自然界的野生蟒蛇得以休养生息,自然繁衍;同时,还能够有效修复处于断缺边缘的生物链,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保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对蟒蛇的需求量很大。据中国乐器协会去年开展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近百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尤其是二胡生产企业,每年都要大量使用蟒蛇皮,全国蟒蛇皮的使用量每年约为3万张。
林明栋说,蟒蛇主要吃活鸡、老鼠、青蛙等,饲养成本约为150元/条,若按制作乐器用的蛇皮销售,一条蟒蛇的价值在1000元/条。如果农户散养的话,每户可养20条左右,饲养两年后即可投产,能收入2万元。
据介绍,人工繁殖的蟒蛇,须经国家林业部门审批,并颁发相关许可证后,方可用于经营目的。
2005年9月8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项目专家评审会,组织专家对“蟒蛇规模化人工养殖综合利用加工项目”进行论证。专家认为,这个项目利国利民,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又有利于保护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应把蟒蛇人工驯养繁殖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范南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