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创新模式使农业信息化切实服务农民
本报讯(记者张懿)只要按一个键,农民就可以通过可视电话,直接向专家“面对面”咨询;只要点点触摸屏,网上的各种养殖技术、市场信息,就能直接送到农民面前,甚至可以尝试电子商务。 日前在松江区井凌桥村,一种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农业科技ATM”机的信息服务终端正式开通,待试点成熟后,将向全市郊区推广。
51岁的村民张明火操作起这个“农科ATM机”来十分拿手。经营着一个30亩果园的他,不用半分钟,就通过这台类似ATM取款机的上网终端,找到了果树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张明火说,他不懂电脑,但这个机器一看就懂,用起来很方便,这下,遇到简单的问题,就不用专门等着农技站的专业人员来帮忙了。
上海农业信息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着“科技强农、信息先导”的战略,上海通过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力求大幅提高上海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几年来,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上海农业网为骨干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初具雏形。不过,经过几年的运作后,有关部门发现,对不少农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农民来说,操作电脑是一个难题。
松江区农委主任封坚强告诉记者,目前,松江区每个行政村都已经接通了宽带网,“农科ATM机”的开发,打通了宽带网和农民接受信息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道路。
着眼于使农民能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最急需的信息,“农科ATM机”设计了简洁的界面,重新整合了信息资源,并建立了由市、区、村三级构成的后台维护网络。除了科技兴农知识,还能提供村务公开、天气趋势、市场行情等。值得一提的是,依靠松江区率先建立的农药配送网络,农民通过这台“ATM机”,甚至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在网上购买农药,当天就能获得配送。
作为上海今年的市府实事工程,年内上海将建立4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这种“农科ATM机”将在这40个“综合服务站”内推广,同时在松江区的40个村试点。待试点成熟,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市推开。
据了解,“农科ATM机”不但是送科技下乡的使者,其本身也是自主创新的成果。终端以及背后的支撑平台,目前都已申请了多项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