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萨偶遇河南学生
7月3日下午,拉萨的天气依然是艳阳高照,室外温度20℃,坐上5元一次带有顶棚的人力三轮车,身穿夹克仍感到有点凉,但要是站在太阳下面,就像火烤一样。
下午5时,本报记者赶到拉萨火车站,人群中身着藏服、肩挎“青年志愿者”绶带的女学生格外引人瞩目。
西藏自治区团委的工作人员说,再过几个小时,成都至拉萨、北京至拉萨的列车将陆续抵达拉萨,这是四趟首发进藏客车中最后进藏的两趟,自治区团委特意组织了西藏大学、拉萨师范学校的200多名学生前来欢迎尊贵的客人。
5时30分,记者来到拉萨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7月4日返程的火车票。5个售票窗口前都排着长队,排在记者前面的8个乘客有7个买到了车票。
在记者前面排队购票的是两个学生。当一位女学生打开学生证时,记者无意之中看见“河南”两个字,备感亲切。因为,在本报记者的青藏铁路之行中,除了在西宁火车站偶遇两位洛阳摩托车发烧友外,仅在拉萨市区看到一辆挂着信阳牌照的货车。
两位学生均是开封人,考入拉萨师范学校后,每次放假回家,飞机坐不起,只有乘坐长途客车回乡。而乘坐长途客车,先要到格尔木,车票150多元,需要16个小时,然后花费200多元从格尔木乘坐长途客车再到西宁,这大约需要20个小时,然后再转乘火车回开封。回家一趟,需要近70个小时,每人花费500多元。
今年放暑假,两人拿学生证不但买到了半价火车票,而且41个小时就能到开封,费用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两名开封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遗憾:进藏客车咋就不在开封停呀,能在郑州停也行啊,害得我们还要到兰州中转。
昨天傍晚6时28分,成都开往拉萨的特快客车徐徐开进拉萨站,本报两名特派记者提前进入站内。
车门一开,笑声、欢呼声连成一片,站台上立即成了四川人的天下,一位站台上的铁路公安用四川话笑着说:“川军”入藏了。
在近千名“川军”中,最兴奋的要数一些年轻的川妹子,有的刚下车门就连蹦带跳,有的拉着青年志愿者、列车员就合影。
昨晚9时许,四趟首发进藏客车中的最后一趟——北京至拉萨的客车,在夜色中开进了拉萨站。由于是首发中的最后一趟,西藏自治区有关方面是盛情欢迎。由于要赶写稿件,记者只好提前离站。
两列进藏客车将停郑州
在采访青藏铁路通车的几天里,看着北京人乘坐火车来到拉萨,瞅着欢喜的川军来到世界屋脊。在首批进藏的数千名乘客中,记者偶遇到的为数不多的河南老乡都抱怨说:四趟进藏客车中,仅有的一趟路过中原大地却是呼啸而去,作为一名河南人,内心多少有点伤感。
记者也有同感,但好在光明就在眼前。昨日,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广州至拉萨、上海至拉萨的客车将在8月份开行,这两趟进藏客车确定将经过郑州,并将给郑州预留车票。到时候,河南人将在家门口坐上进藏客车。
这两趟客车尽管会给郑州预留车票,但不会太多,大量的郑州市民恐怕还要到西宁中转。据悉,青藏铁路目前每天的客运能力只有8趟,现在已开行四趟。
本报特派记者施书芳文白周峰图
河南“铁军”向本报报喜
本报讯去年4月,本报特派记者前往青藏铁路沿线,把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9700万河南人民发出的慰问信送到承建青藏铁路的河南“铁军”手里。河南“铁军”战胜高寒、缺氧、高原反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感人故事。
前天,河南“铁军”之一——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工程项目部致电本报说:7月1日,总部位于郑州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工程项目部、总部位于洛阳的中铁十五局青藏铁路项目部都派代表参加了拉萨和格尔木的通车庆典仪式;通车期间,他们为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通信全天候保驾护航;成功地为央视直播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提供了两个视频传输通道,把清晰的电视画面奉献给了全世界人民。
记者梁振廷首席记者刘忠实习生李晓一
昨天记者拍摄到的拉萨火车站情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