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艾甫(左)正在烈士陵园核对人名。
当河北省晋州市庄合寨村84岁的王沧言老人意外收到丈夫路焕文的“阵亡通知书”时,悲喜交集。57年的苦苦等待和寻找,终于有了结果:丈夫原来是解放战争的烈士。
收到半个多世纪前发出的“阵亡通知书”的烈属还有另外23户,这些通知书全部来自山西省太原市一个叫王艾甫的人——一位为寻找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遗属而奔波了10年的老兵。
偶然发现“阵亡通知书”
今年67岁的王艾甫是山西太原收藏协会会长。1996年的一天,他在一个旧书摊发现4本发黄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记载了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的基本情况,里面还夹带着84份“阵亡通知书”,籍贯涉及湖北、山西、河北等10个省区。王艾甫用3000元买下这套登记册——这些钱相当于他当时一年的收入。
这些部队的资料究竟是真是假?怎么会遗落在民间?王艾甫找到有关专家求证。山西省军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高荣贵仔细对照有关史料后确认:登记册上记录的确实是当年解放太原战役时一些阵亡将士名单,可能因为部队经常转移,不慎流落民间。曾参加过太原战役的原十四军副军长王立岗说,这本册子上的名单与当时十九兵团和二十兵团的情况是一致的,印章也确是当时的印章。
决心自费为烈士“寻亲”
看着一张张发黄的“阵亡通知书”,有20年军龄,也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王艾甫萌生了为烈士“寻亲”的想法。
“为烈士‘寻亲’,只是一种纪念的形式,但这种形式的实质是:我们应该为先烈招魂!”王艾甫在记事本扉页上写道。这一“寻”就是10年。
10年来,王艾甫走遍了太原市5个烈士陵园,查阅了数千位烈士资料,一一核对人名找到了这84位烈士的安葬地点。他按“阵亡通知书”上的地址逐一给烈士亲属写信,给当地民政、公安部门打电话,还经常到外省实地寻找。因此而支出的路费、接待烈士家属来太原祭奠等花了几万元。去年,他把一家三代仅有的70平方米房屋抵押贷款7万元。
这些“阵亡通知书”上手工绘制的表格用钢笔填写,内容栏中还记载了烈士的英勇事迹。遗憾的是,在烈士们的籍贯栏中,竟有29个是空白。
去年11月,王艾甫卖掉了收藏的300块银元,凑足了1万元路费寻找“湖北云县双郝村”郝戴虎烈士的家属。经了解才知道,“云县”原是云梦县之误,解放前的“双郝村”已更名为钟垸村。听说失踪50多年的郝戴虎有了消息,而且还是革命烈士,小小的钟垸村沸腾了。几十位老人聚集在村委会,燃起鞭炮迎接王艾甫。
解开烈属多年“心结”
王艾甫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桂井村找到了烈士孙耀72岁的女儿孙秀峰。孙耀自1937年参军后就没有下落,孙秀峰和母亲、女儿一家三代辗转十几个地方寻找都一无所获。母亲临去世时还抱怨:“你爹不要咱娘俩了,到城里享福了。”孙秀峰从王艾甫手中接过“阵亡通知书”,哭了半个多小时,反复说的只有两个字:“谢谢!”
在河北省民政部门配合下,王艾甫找到了赵献烈士的家乡正定县诸福屯镇朱河村。已80岁的赵献妻子梁贵兰哭着说:“我们结婚还不到一年,赵献就应征入伍。当时是悄悄走的,因为我们这里还没有解放,我也没敢去送他。”
河北的王沧言老人知道了丈夫路焕文的下落后,忍不住老泪纵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本来已经绝望了,这下夫妻可以合葬了。”
接过“寻亲接力棒”
由于登记册和“阵亡通知书”上大部分地址写得过于简单,加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很多地方的地名都发生了变化,王艾甫10年寻找,只找到不足10位烈士的亲属,于是就求助于媒体。
王艾甫为英烈“寻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地方媒体或派记者帮助寻找,或刊登英烈名单与读者互动找线索。
媒体的介入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寻亲热”。去年寒假,华中科技大学组织170名湖北籍大学生参与“寻亲”。他们分成6组拉网式查找,走访了湖北籍烈士所在6个县、市的100多个村庄,累计行程上万里,为5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为寻找“襄阳县郭耀山”烈士的亲属,他们逐一到村名带“郭”字的地方找,直到第三天,在郭家湾村无意中碰到71岁的郭景树老人,终于找到了郭耀山的家。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陈钢说,84名英烈中尚有60位的亲属没有找到,他们将在今年暑假选拔300名大学生接过“寻亲接力棒”,把活动向全国推开,让“寻亲之旅”成为大学生的信念之旅、净化心灵之旅。(据新华社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