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犹太血统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被杀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捕之前,她留下了只完成了两部的小说《法兰西组曲》。在巴黎大逃亡中,这部藏在皮箱里的手稿随着她13岁的女儿德尼斯东躲西藏,侥幸存世;60多年后,德尼斯终于鼓起勇气将它公之于众。 日前,这部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法兰西组曲》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教授、作家王安忆盛赞该书“非常好看,是揭示复杂人性的经典之作”,并称这种写作非常困难,而中国文坛对这种恢弘的写作淡漠已久。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1940年的巴黎大逃亡和贝当政府投降之后,法国被占领的状况。二次世界大战揭开序幕后,法国几乎所有家庭都卷入了这场悲剧性的混乱之中,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平民等每个阶层都在这幅历史画卷上投射出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小说以冷静、老辣之笔刻画了在纳粹和战争狂飙中人性的复杂。
而反观国内文坛,王安忆认为这种对阶级和人性复杂的揭示在我们目前的小说里不太可能。“人性在这部小说里不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剥去了皮肤,而是异常复杂。而现在的小说有个特征,就是一切都是归纳好的。”
《法兰西组曲》原计划写五部,由于突然被捕,作者只完成了《六月风暴》和《柔板》两部。当时“二战”爆发,德军占领了法国。伊莱娜和丈夫米歇尔只得逃出巴黎,躲到索恩河和卢瓦河附近的乡下。
据伊莱娜的长女、现年77岁的德尼斯回忆,“我们一直住在那个村子里,我只记得妈妈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好像她知道来日无多。”伊莱娜和丈夫先后被纳粹杀害于集中营,两个女儿带着母亲留下的皮箱到处躲藏,德尼斯一直没有勇气公开这些手稿。直到60多年后的2004年,法国Denoel出版社出版了该小说,立刻获得当年的法国五大文学奖之一的雷诺多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