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菊比班上其他同学高很多每隔一段时间,收养小菊的老人都会轮流来看她,还经常带她去买新衣服
故事导读
今年14岁的小菊是一个孤儿,她经历了不少苦难,但小菊没有埋怨。
小菊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又嫌弃她,多次把她赶出家门,她独自在林中的坟堆上过夜。后来养父母举家外出后,把她丢给年迈的婆婆。
几位城里的老人到山林捡蘑菇偶遇小菊婆孙俩,他们异常艰苦的生活感动了这几位城里人,经商量、邀约,11位老人给他们送去棉被、衣服、食品……
两个月后,11位老人再次相约看望小菊,不料婆婆不幸病世,小菊孤苦伶仃一个人生活在山中,老人将小菊接到城里,凑钱送她上学读书。
现在,小菊终于过上了像样的生活。她决心努力学习,长大了要报答所有关心她的人,甚至生她养她的父母,她心中藏满了爱。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月28日上午,黔江区城西中心校二年级一班,陈小菊和全体同学一道,正在朗读语文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陈小菊坐在其中,明显比其他同学高出半个头。“她是孤儿,一年级下学期被几位老人送来的,比其他同学大很多,成绩前十名,是班上少先队大队长。”班主任高元凤老师说。
苦命的孩子 她的遭遇让人流泪
陈小菊原住城西街道塘坊村一组。
两年前的八月,原黔江县工会退休干部钟声婉婆婆、原县电力公司许中莲婆婆、退休老师肖安敏婆婆等七八个老人相约上山捡蘑菇。
几位老人讲述:那天突然下雨,我们几个发现林中有一座房子,遂前去避雨,只见房顶到处是洞,四处漏雨。我们没有想到屋里还有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和70多岁的老婆婆正在吃饭,几块石头砌就的灶台上,一口破旧的铁锅里煮了一锅萝卜,没有什么油。再看屋内,几块石头搁着的木板上,铺着发霉的稻草,堆着一团破棉絮,那就是婆孙俩的床,床上还蹲着一只鸡,睡着一条狗。我们都惊呆了:这哪是人住的环境?!
摆谈中,我们才知道,破屋中的老人叫冉启兰,80岁,老伴去世,自己无子女。小女孩叫陈小菊。冉婆婆有一个抱养的儿子,结婚多年没生小孩子,陈小菊是捡回来的弃婴。但是,冉婆婆的儿子后来有了孩子,就不要小菊了,把她丢给冉婆婆后,举家外出。
冉婆婆原来有几间茅屋,由于不慎发生火灾,茅屋化为灰烬,她只好搬到村民废弃的破屋里栖身,两人生活极为艰苦。
“造孽呀!”事过两年,几位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不停抹泪。
几位老人一路哭着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原黔江县科委退休干部殷贤德等老人。两天后,殷贤德等11位老人带着被子、衣服、油、米等物再返林中破屋,看望小菊和婆婆。
由于小菊婆婆去世,她的养父不知去向,我们决定采访知情人士——小菊的四奶奶田玉明。听说我们要去采访四奶奶,小菊特地向老师请假,要与我们一同前往老家看四奶奶。
“四奶奶,四奶奶……”稚嫩的声音在山间久久回荡。“小菊,你回来了。”茂密的树林中,两人一喊一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钻出密林,目光突然撞上一座木屋,一妇女站在屋外,笑吟吟地迎我们。
“那就是四奶奶!”小菊飞奔着跑去,一头扑到妇女怀中:“四奶奶,我想你。”
“四奶奶也想你,狗儿。”妇女一下抱住小菊,两人禁不住高兴地哭了。哭过之后,妇女为小菊揩去眼泪,就把小菊往屋里拉:“快两年没看到你了,我给你煮点好吃的。”
四奶奶讲述:这娃儿好造孽!她的养父是我的侄子,由于侄媳多年不生孩子,他们捡回小菊喂养。两人离婚后,侄子再婚,随后有了一个女儿,他们开始嫌弃小菊。
后妈稍不顺心就狠狠打小菊,她不敢回家,经常在山林里的坟堆旁睡觉,最长的一次有一个星期。她爸爸最不讲道理,常常不让她回家,不给饭吃,把她赶出去,还不准别人给她饭吃,哪个给她饭吃他就找哪个麻烦,后来大家都不敢管她了,连我都不敢管,很多时候她饿得遭不住了,就在山坡上刨红苕吃。
我们大人平时到坟前都有些害怕,一个小女娃儿晚上还要在坟旁睡觉,一想起那事我就伤心。当时我和邻居怕遭到报复,喊小菊吃一顿饭都得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不敢光明正大心疼小菊。
说起小菊的遭遇,塘坊村村委会饶主任直摇头。他说,小菊的养父不务正业,丢下80岁的养母不管,还把捡回的小菊也丢给了养母,婆孙俩原来住的房子连板壁都没有。
懂事的孩子 长大了报答爷爷奶奶
11位老人为小菊婆孙送去了物品,回家后心里仍时时惦记着婆孙俩。过了两个月,他们再次带着吃的和穿的去看望两人时,冉婆婆已患病去世,当地政府已将小菊接到新修的砖房,一个人住着,靠每个月百多元的低保过日子。
奶奶死后,老人送的棉被、衣服等物全部被人偷走了,小菊很伤心,天天跑到奶奶坟前哭,常常哭着哭着就睡着了,醒来后仍然掉着两行眼泪回家。“我们去那天她正好从奶奶的坟前回来,看到我们她又开始哭。”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石登翠、丁华菊、许中莲等老人流泪不止。
“她年纪那么小,一个人住在山林里怎么让人放心?”11位老人商议后,决定将小菊接到城里,住在殷贤德家,生活费和学费由大家共同出钱支付。
统一意见后,11位老人第二天就赶到小菊的家,向当地村委会办了相关手续,把小菊接进了城。几位婆婆为她洗头洗澡,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通过大家努力,小菊被送到城西中心校,坐进了一年级的教室。
从那以后,小菊吃住在殷贤德老爷爷家里。每天早上,她自己起来煮早饭,中午,她就用11个婆婆爷爷给的钱在学校吃午饭,下午放学回家,她与殷爷爷一家一同吃晚饭。另外10位老人,每个星期不定期到殷贤德家里看望小菊,给她送吃的、穿的。
小菊表示,要努力学习,永远记住接自己到城里读书的婆婆爷爷,长大了要报答他们,还要孝敬当初养自己的爸爸妈妈。
问小菊爸爸妈妈都不要她,为什么还要孝敬爸爸妈妈?小菊说:“我是爸爸妈妈带大的,以前他们不喜欢我,是因为我读书要用很多钱。现在有婆婆爷爷供我读书,不再花爸爸妈妈的钱了,他们会喜欢我了。”
可爱的孩子 依然想念爸爸妈妈
“四奶奶当时经常悄悄喊我吃饭。”小菊说,自己被婆婆爷爷接到城里读书后,她最想回家看看四奶奶。
与四奶奶告别时,小菊哭着说:“我放假后还要回来看你。”
小菊没有忘记到婆婆的坟前看看,四奶奶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到山梁上,反复叮嘱小菊要好好学习。
返回时,小菊还顺便来到曾经和婆婆住过的破屋,小菊在屋里转了一圈,自从婆婆去世后再也没人居住,屋前屋后已长满人高的杂草。
小菊说,过去她和婆婆在破屋住时,在山下公路边的塘坊村小读书,要走1个多小时山路,而且全是在林中穿行。由于爸爸不让她读书,把笔和书包藏起,她经常旷课,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结果现在还在读一年级。
曾教过小菊的塘坊村小黄凤老师清楚地记得,小菊原来在学校读书,还经常背个背篼买米回家,人小背不起,她就每次只背十来斤,的确可怜。
姚茂华老师也教过小菊,他说,小菊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与班上的同学都处得很好,被11位老人接进城时,全班同学把她送到了校门口,“从感情上说我当时的确舍不得她走,但考虑到她的处境,接到城里读书是好事,我为她感到高兴。”
看到了四奶奶,也看到了婆婆的坟,小菊突然低沉地说:“城里的同学每天都有爸爸妈妈陪着上学放学,我也想爸爸妈妈妹妹(指小菊养父母生的女儿)。不晓得爸爸妈妈到哪里去了?妹妹长到好高了?”
晚报记者 向军/文 吴子敬/图
来源: 2006-07-05 0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