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56:47:23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城市街口转角若有一包垃圾在地上,不出两个小时,那个地方就堆成垃圾山了。
“圈地运动”一词始于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这个名词总带些“血腥”的色彩,而如今,城市内出现了一种新的“圈地运动”,人行道、公共绿地、公共楼道等公共领域被越来越多的私人“占为己有”,进而形成“破窗效应”。截至今年上半年,本报接到类似投诉电话已达20个以上,为此,记者对大连市内4区进行了调查……
现象一
临建“遍地”建
沙河口区侯二小区是临建“重灾区”,丝绸路与沙能街交会处,临近两大交易市场,附近茶楼、网吧、饭店十分密集,这条街上的10余家商铺有半数都有意无意的向外扩张了“地盘”。其中,侯二小区34号楼1楼网吧向外扩张1米有余,室内搭建2层隔断,地面下挖近1米深;1楼饭店向外扩张近2米,面向马路的店面全部以玻璃为主体,该饭店的后厨附近搭建了一个小房,将院内的进楼楼梯也占去了近一半。
沙河口区海月街一家浴池,2005年开始在浴池前人行步道处近300平方米的面积建了小房,租给他人经营拉面馆和理发店等。今年“五一”期间,又开始在小房外围扩建,将楼前人行步道全部堵死。
甘井子区南关岭,南关岭8、10、11、12号楼1楼的居民楼前占道扩建住房,有的住户为扩建住房占道四五米。
危害:临建就像“癌细胞”一样,迅速地蔓延开来,而由此带来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2006年4月,解放路一家饭店的厨房失火,因饭店楼后均建起了违章房屋,人行道只有2米左右宽,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队员只能捧着数十米长的水管,跑进火场。
现象二
楼内杂物成“危险”温床
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历来的美德,而如今有些人的“节俭”却让附近的邻居们感到很别扭。有些人为了节省煤气费用,便支起炉子烧水,于是要捡些柴火,日积月累的,这些烧火的柴火就堆积在楼道内;有些人则将家里不用的酸菜缸、纸壳、旧家具等,纷纷放在楼道内;更有甚者,西岗区香炉礁工人村,工三巷70号楼一位寡居老人每天都出去捡垃圾,老人的家里、5楼楼道里堆满了垃圾,最后,老人因家里垃圾太多而到楼道里睡觉……
危害:有了这些零七八碎的东西,本就不宽的楼道显得异常狭小,而同时又是各种“危险”的温床:
2006年6月27日,沙河口区春柳中铁13局医院附近,沙城街108号楼顶楼起火,起火的是堆放在顶楼的旧家具;
6月9日,西岗区长江路104号楼1楼水管维修间突然起火,起火的是堆放在维修间内的塑料凳、雨伞、木头块等物品……
现象三
小区变“菜地”
本来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小区公共绿地,却种上了青菜、萝卜、韭菜、大葱。目前,大连市内小区部分居民毁绿种菜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居民的强烈不满。
7月3日,在大连市中山区智仁街新兴巷21号楼,记者看到附近的公共花坛里几乎有一大半都变成了居民的小菜地。花坛里种植的作物品种繁多:葱、茄子、生菜、玉米等等。
大连市中山区双全街12-16号楼邻近山地。现在,大片邻近居民楼的山地都已经被开垦出来,在原来的山林地上,部分“都市农民”开“绿”种地,搞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各自种上青菜、大葱、茄子、玉米等。更有甚者,还在山林间修起了小栅栏,公然将某块山地划成自己家的“自留地”。
危害:由于在山坡开垦种地,很多树木和地表植被都遭到了破坏。现在,附近山坡上的很多小树已经被人毁坏,大一点的树木有的也开始出现树叶发黄、树根裸露的现象。有的居民已将自来水管接到山坡上用来浇灌,这样,更加加剧了树林的毁坏面。而这些山坡正对着居民楼,每到雨季,大家都会提心吊胆,担心会发生山体滑坡。
加强公共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柳中权认为,要阻止这种局面的产生,应该从加强公共管理入手:由政府主导,整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三方的力量,加强市民的道德自律,共同维护城市的和谐环境。柳中权希望通过本报呼吁,能在今夏组织一次全市规模的统一大检查。
市民可以投诉
大连市行政执法局规划执法大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3年前,大连市规划局已停止审批各种临时建筑的申请。如今,任何单位私改、扩建,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下,都属于违章建筑。执法部门将直接拆除违章建筑,市民如发现违章建筑可向有关部门投诉。记者王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