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7月4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下午成功升空。殊不知,“发现”号的发射颇费周折,美宇航局两名高级安全官员对发射持有异议,若不是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力排众议,“发现”号恐怕还得在地上多“趴”段时间才能上天。
据美国媒体报道,格里芬之所以拍板发射,原因在于“发现”号在安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
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去年“发现”号发射险遭不测,外部燃料箱泡沫材料脱落都是罪魁祸首。美宇航局几番改进,重新设计后的燃料箱拆除了“凸起气动负荷”斜面,另外对泡沫材料制成的冰霜斜面及连接燃料箱和轨道器的双脚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格里芬认为,改进后的燃料箱预计“不会出现大块的泡沫材料脱落”。
“发现”号此次的发射台周围安装了100多部高清晰度数字照相仪,密切监视发射过程中脱落的任何泡沫材料。另有4部视频摄像仪加装在火箭助推器上,负责监测升空过程中的任何异常。“发现”号飞至接近国际空间站时,还将有一个“翻身”动作,以便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给机身的腹部拍照,检查隔热板是否受到损坏。这一高难度的安检措施在“发现”号去年重返太空飞行时首次执行。从头到尾的成像监测,使得这次飞行成为航天飞机历史上“曝光度”最高的任务。
即便如此,持反对意见的美宇航局安全官员仍认为这次发射时机还不成熟,仍需时日对外部燃料箱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完全排除安全隐患。但宇航局飞行评审委员会经过细致讨论最终仍决定坚持发射。格里芬解释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航天飞机的飞行不可能没有任何风险,现存的安全风险不足以迫使宇航局继续推迟发射。
美国宇航局的官方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任务中面临生命威胁的可能性为1%。生死考验之下,“发现”号7名机组人员选择了勇敢面对。首次飞行的任务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说:“我们每个人都为这次飞行接受了长时间训练,我们非常清楚危险肯定存在,但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