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建议开始在3个试点单位实施部门细化预算,到全区169家预算单位都纳入人大监督的“法眼”,武汉市江汉区人大常委会用了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秉着“人民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江汉区人大一步步深化监督,全力打造着更为规范、透明的“阳光财政”。
走进江汉区人大财工委的办公室,一个硕大的铁皮书柜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码放的一摞摞厚厚的文件,都是本年度辖区内各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这还仅仅是今年的,像这样的预算资料,几乎每年都能装满一书柜。”负责整理和保存这些预算报表的是财工委的陈强,他笑言,自从2003年全面推开部门预算细化工作以来,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天到晚都在忙”。
“算帐”细到油墨纸张
时间回溯到2001年,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江汉区人大常委会的面前――督促政府将以往粗线条的部门预算进行细化分解。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新工作,江汉区人大常委会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建议将区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委列为首批试点单位,区政府开始实施预算细化工作。
既然是第一个“吃螃蟹”,就意味着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那时候,不少单位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搞细化部门预算,财政拨的钱就被管死了。”负责编制预算的区财政局预算科科长陆英说,这些单位的抵触情绪也给财政部门带来了顾虑。为了彻底打消预算单位思想上的障碍,区人大常委会开始深入这3家试点单位进行走访调研,一方面宣传细化部门预算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收集部门意见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2003年底的区人代会上,与会代表们发现会议文件与以往相比多了不少,而这多出来的十几页正是3家试点单位的部门细化预算。奖金明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政府采购……在这份十余页的文件中,代表们看到了对一本极为详尽的“细帐”――办公、水电、差旅、会议、交通、福利……几乎所有用到钱的地方,都在表中对应着具体的数目,甚至连一年中部门要用的A4复印纸多少箱,油墨多少盒都赫然其中。
“过去说是预算监督,其实也就是财政部门抱几个本子,在电脑上演示一下,缺乏专业基础的委员和代表很难入门,监督实效也就无从谈起。预算细化将监督关口前移,不仅效率提高了,效果也得到了加强。”
较真监督“法定支出”
如果说对试点单位的预算细化只是拉开了打造“阳光财政”的序幕,那么此后区人大常委会对“法定支出”的较真,使这项工作大大深入了一步。
2005年的一次常委会上,委员们正认真地审议着区政府关于2004年财政决算编制情况的报告。
“咦?教育方面的法定支出比例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有细心的委员发现区政府的当年财政收入与教育事业支出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很快,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查看了账目,并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报告。原来,区政府本已按法定支出比例对教育事业进行了投入,然而,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因其他方面经济带动,实际收入较预算收入多出了近五千万元,出于种种原因考虑,这笔钱被政府投放到了几个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项目中,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财政收入与法定支出比例差距过大。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公用事业法定支出是国家为了保障公众利益规定的,无论什么原因都应该确保这笔钱的到位。”委员们的意见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此后,在常委会的要求下,区政府专门就此问题重新提交了一份报告。次年,区政府按要求对教育支出进行了追加。
“500万表决”把关政府投资
当又一批市第一中学的学子离开校园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想到,身后那栋现代化的教学楼之所以如此壮观,人大代表功不可没。
当细化部门预算已经逐渐为辖区内各单位所熟悉之后,区人大常委会很快又全力投入了另一项工作――制定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办法。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政府有了更多的财力进行城市和公共事业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谈起制定办法的初衷,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鉴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益性和资金使用的无偿性,如果不对其加之相应的制度性规范,很容易出现了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内容的现象,这不仅会造成资金流失和浪费,而且可能会滋生腐败。
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区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都列为提交人代会审议内容。这意味着,凡是政府投资兴建的500万以上的项目都必须由全体人大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后方能实施。“500万表决”成为一道名副其实的关口,牢牢地把握着人民的“钱袋子”。
2003年底区人代会上,市第一中教学楼、区法院审判楼、人民防空指挥大楼、高桥工业园、背街小巷整治等5个项目的投资计划方案,被第一次摆到了代表们的面前,涉及财政性资金总计3个多亿。通过代表们的审议,5个项目通过了表决。
2004年9月,常委会在听取市一中教学楼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时,有关方面没能对代表们提出的诸如贷款贴息、资金缺口等疑问给出满意的回答,该项目被安排再次审议。
“仅这一个项目就要1个多亿,不问清楚怎么行?”在委员们的要求下,政府重新对报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修改,再次提交审议时,终于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认可,并顺利动工。
从最初的晦涩难懂和粗线条,到如今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江汉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为管理好百姓的“钱袋子”而呕心沥血,为打造规范、透明的“阳光财政”而不懈努力。“只要人大一来,我们就要加班。”尽管这只是流传在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中的一句玩笑话,却实实在在地给江汉区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做了一份最有力的注解。(彭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