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村民11年凿通太行山却成废路(组图)
央视《新闻调查》7月3日播出节目《尴尬的致富路》,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巍巍太行,隔断了两个山村。他们是河北省内邱县的杏峪村和山西省昔阳县的小东峪村。为了摆脱贫穷与闭塞,十年前,两个省的村民们自发筹资开凿隧道,打通太行山。就在那时,当地也上马了一条打通两地的公路。村民们期待着县里的公路能和他们的隧道相连,给他们带来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然而,事与愿违,无论是县里的公路,还是村民们的隧道,如今都面临着尴尬的命运。
解说: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隔开了东西相临的河北山西两省,是两省自然分界线。砂岩岭是太行山脉中最薄的地方。在砂岩岭下有两个村落:这是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位于砂岩岭东侧;这是山西省昔阳县小东峪村,位于砂岩岭西侧。杏峪村和小东峪村这两个村庄,被当地人称作“两峪”。两峪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两千多米,村民往来却要翻山越岭,花费好几个小时。
解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北省内邱县和山西省昔阳县都积极发展旅游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在短时间内,砂岩岭西边的大寨、北边的嶂石岩和南边的寒山,都成了有名的旅游区。砂岩岭的自然风光和嶂石岩、寒山相比各有千秋,当时也被规划为旅游区,然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在地理上位于这些风景区中心的砂岩岭并没有成为旅游区。如果凿通一条隧道,穿过砂岩岭,不但可以连接两村,方便交通,更重要的是能连接起周边的风景区,形成以砂岩岭为中心的旅游观光区。这是贫穷的两峪村民所能想到的惟一致富办法。
记者串场:翻过大山就是山西省的小东峪村,山的这一边是河北省的杏峪村,愚公移山上说的王屋太行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九十年代初期,两个村的村民,立下雄心壮志,决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凿通太行山,开通一条致富路。
解说:他叫李马群,立志要用隧道连接两峪,是当时的河北省杏峪村村委会副主任。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原先都想这个主意,原先老一辈都想这个主意。锅碗灶勺都弄好了以后,准备下手了,后来不敢了。没动工。这是上一届。后来王丛亮当支书以后,他搞旅游搞不成,搞旅游以后一看路不方便,这个就啥也弄不成。后来想打路(隧道)。
解说:1994年,王丛亮当上了河北省杏峪村的村支书,他在外打工经商多年,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为了使家乡不再贫穷闭塞,王丛亮横下心,决意凿通太行。然而,横在两峪之间的太行山,几乎是一块完整的岩石,坚硬异常,而且需要掘进1250米才能洞穿。
记者:当时你们村是什么情况?能够承担得起这么大的工程吗?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当时王丛亮当支书,我那会是副主任,我们算一下,用咱们卖坡(山林)的钱,可以打通这个隧洞,老百姓再积点义务工,群众积极性挺高。
记者:大家心齐吗?
李如明(山西省昔阳县小东峪村村支书):心可齐了,老百姓一致同意,一致同意把洞钻开。
解说:李如明,与河北省杏峪村相邻的山西省小东峪村村支书。
李如明(山西省昔阳县小东峪村村支书):我们商量是,杏峪村和小东峪村,两个村把山(林)卖掉,杏峪村把山卖掉,我们村把山(林)抵押给人家,没有钱。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小东峪投入整个一坡山林,当时跟小东峪商量作价70万块钱,也算成打隧洞的股份,两个村合打的。
解说:脱贫心切的两省村民孤注一掷,变卖和抵押出他们赖以为生的山林,用筹集到的100多万元资金,购买设备、炸药,准备从河北、山西两个方向,向太行山中心开凿。经过村民们一年的筹划,1995年10月,在没有任何立项手续的情况下,两村正式开凿“两峪隧道”。
解说:被困守在山沟里的两峪人想的是,如果能打通砂岩岭,就能让自己走出大山,未来以两峪为中心的旅游网还可以让大伙致富。而他们万万没有意识到,两峪隧道一旦打通,连接的不仅仅是两个村所在的河北省内邱县以及山西省昔阳县,更重要的是,一个地跨两省6县的交通网将会随之隐约形成。
吴矿山(河北省内邱县交通局副局长):叫一个村打一千多米的隧洞,觉得是一个大的工程,包括(我)在交通上干这么多年了,也不敢打这么大个洞。
解说:河北省内邱县交通局副局长 吴矿山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吴矿山(河北省内邱县交通局副局长):他这个隧洞我是1995年12月份才听说,到1996年1月份我和代县长上山来了解这个事,当时反正有个纪要,王义章当时是代县长,听说这个情况
觉得比较盲目。
解说:在两峪隧道的工地上,没有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这些拿着简单工具的庄稼汉。但开凿一千多米长的隧道,毕竟不比种庄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