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盛夏时节,在山东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南园村东的“悠馨园”,杨柳垂荫,碧波荡漾,饭店、泳池、垂钓场一应俱全,俨然一个水上公园。谁能想到,这里原是一片40余亩的煤矿塌陷地,曾经臭气熏天、垃圾满地。村民张敬民投资40万元对此地进行治理后,这里每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年创收15万元。
曾为拥有枣庄煤矿而深感自豪的市中区,如今正努力破解煤矿塌陷地治理难题。全区共复垦利用塌陷地2.1万亩,占全区塌陷地总面积的72%,经济效益由复垦前绝产半绝产状态下平均每亩年收入不足200元,提高到1500元以上。部分塌陷地上建起的工副业项目,年亩收入甚至高达万元以上。
枣庄老矿区在2000年前后关闭了3座大型国有煤矿和26对集体煤矿,给市中区留下了长达15公里3.5万亩的塌陷地和占地5000亩的100多座煤矸石山。仅此就占去全区耕地面积的15,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对此,该区经调查认定,全区13的塌陷地为绝产地,23的塌陷地为半绝产地,并根据塌陷地的分布特点、生态环境、开发价值、投资效益等进行了评估,将复垦的土地用途定位在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和民营工业园区上。
市中区先后规划建设了80多处种、养、加工生产基地。孟庄镇在废弃的塌陷地上建设了枣庄民营科技园,总体规划面积达4平方公里,企业已达66家,从业人员5300余人,形成了集生物化工、新型材料、机械电子、食品加工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
市中区还由财政设立了土地开发基金库用于塌陷地治理,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近3年已先后实施国家、省、市土地复垦项目18个,总投资1.27亿元。
此外,市中区还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社会多元化投入治理,依法明确权利,依法分配利益。去年9月,上海客商看中侯宅子村100多亩无法耕种的塌陷地,出资垫平了低于地面3米左右的塌陷地,投资1.5亿元建设枣庄祥西钢帘线项目。目前,侯宅子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地,已建成沿路两侧的工业项目区、养殖小区和林果园区30多处,村里年租金收入达9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100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
(龚印明 雷素芸 高焕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