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学会湘西方言 真正认识内地农村
昨天,在湘西吉首三所中学任教的10名香港大学生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涯,踏上归途。在这一年中,他们从香港买来小礼物给成绩好的学生当奖品,他们和当地学生说湘西话,他们给孩子们放香港的风景照片,把写好自家地址的信封一一送给孩子们。在这离别之际,记者来到湘西,见证了香港大学生和当地孩子们的依依惜别,也听他们讲述了这不平凡的一年。
教学给学生看香港风光
支教语录:“让他们知道多一些,他们的目标才会高一些。”
去年8月,10名香港大学生志愿者从近百名香港志愿者中选出,作为“香港大学生安利内地支教计划”的成员,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支教一年。10名香港大学生中有6名女生,4名男生,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等香港知名大学,其中7人刚刚毕业,3人已经工作。
湘西吉首的3所山区中学——矮寨中学、河溪中学和马颈坳中学第一次迎来了大山外的老师们。第一次学唱英文歌,第一次看到了香港的图片,第一次知道了圣诞老人,因为有了香港大学生们的到来,湘西的孩子们有了诸多的第一次。
孩子们爱上香港老师的课,因为“老师讲得有意思”,“老师不凶”。在马颈坳中学教初二物理的冼骏强自己做了土电话等物理教学用具。喜欢音乐的潘嘉琪给学校的孩子们组成了第一个合唱团,而且分了三个声部,“如果我不教他们混声部合唱的技巧,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和声,更没有机会接触和尝试合唱的滋味。”
对于香港,孩子们好奇而兴奋。老师们带来香港的照片、明信片,给孩子们放香港风光的幻灯片。“我要去香港!”最远只去过县城的孩子们眼睛看直了,喊了起来。
“让他们知道得多一些,他们的目标才会高一些。”冼骏强说。
在河溪中学教英语的朱小媚一次到学生家做家访,看到在学生家里破旧的木板房的墙壁上,一笔一画刻着她刚刚教给学生们的英文歌。
家访和学生说湘西方言
支教语录:“是感情,让我们很快地融在了一起。”
7月湘西,中午时分气温逼近40摄氏度。马颈坳镇白岩乡桥六条村正在修路,香港老师冼骏强没搭上车,就头戴斗笠从学校走了一个半小时,来到马颈坳中学初二学生量贵元家做家访。
矮矮的房檐下,冼骏强和量贵元一人坐一个小竹椅,各拿一把蒲扇,轻声用当地的家乡话交谈。两个人都笑着,冼骏强还不时地用扇子轻轻拍打一下量贵元的头。
在私下里,香港老师们和学生都说湘西话。“学生们不愿意和我说普通话,说家乡话更亲切吧。”冼俊强久而久之学会了湘西话。
家访对香港老师们是家常便饭。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香港老师们每逢周末,就要和学生们一起步行回家去家访,一次家访走几家,晚上就住在学生家里。河溪中学的朱小媚的学生家里没有公路,每次家访她都乘船顺水路走一个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苗寨。
量贵元家里一年收入不到1000块钱,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张桌子都没有。她的妈妈光着脚站在土地上。她今年56岁,听不懂普通话,正在厨房给老师准备家里最好的午饭。通过量贵元的翻译,她告诉记者:“老师看得起我们才到家里来的,我愿意让老师来!”
有一次冼骏强去家访,学生的爸爸不好意思地端出一盘菜来说,家里没有盐了,老师您就凑合吃吧。冼骏强说:“学生家里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拿出来了,我们怎么可能还会嫌弃,还会不习惯呢?我立刻大口地吃起那没有放盐的菜。我想,是感情,让我们很快地融在了一起。”
伤心课代表辍学去打工
支教语录:“我们说了一年的道理被一件皮衣击败了。”
春节学校放假,香港老师们也回家探亲。刚返回学校,朱小媚就得到一个让她痛心的消息,班上成绩最好的英语课代表小玲辍学去温州打工了。
“这个孩子特别乖,英语也很好,她只有初一呀!我太惊讶、太伤心了。”朱小媚立刻赶到这个学生的家中,但只得到了小玲去打工的大致地址。
朱小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自己把孩子找回来,但这种行为属于擅自离开岗位。她偷偷地哭,偷偷地内疚,她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够好,孩子才离开的。朱小媚托上海的朋友帮她去温州找小玲。几经周折,她终于和小玲联系上了,打通了电话,但小玲没有接,只是托人说不愿意回去了。
朱小媚哭了,一个学生的离去,让她更深刻地看到了偏远山区中孩子们的现实与无奈。马颈坳中学黄校长说,很多孩子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考大学对这里的孩子确实很难,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到10%,能上大学的只有十几个人。
更为可怕的是打工潮对这些孩子们的影响,教英语的香港大学生潘嘉琪说,当孩子们的哥哥姐姐穿着一件皮衣从外面打工回来时,所有的孩子眼中都闪着羡慕的光,“我们说了一年的道理就这样被一件皮衣击败了。”
收获真正认识内地农村
支教语录:“现在,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
为自己增加一种体验,趁年轻干一件想干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到湘西之前,香港大学生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但真正来了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打开了一扇了解内地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