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安监总局的高级官员认为:中央起用李毅中,与其经历有关。他196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此后,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直至中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一干就是30年。他对企业非常熟悉,要哄骗他很难。 这一点在李毅中出任总局长后马上显现出来——2005年11月初,在湖南郴州的荣福煤矿,矿长说年产量8000吨、工人150多人,李毅中当即戳穿这个谎言:“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产量,只够你发工人的工资!”那次,李毅中带队的督察组对湖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察时,他曾直接下入坑道,在某处坑道中他行走了一个多小时。
而在安全管理的经验方面,李毅中在他起步的齐鲁石化就口碑甚好。曾与李共事的齐鲁石化高工苏建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石化厂几乎没有因为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的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当时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只有五六个人。他主抓生产后,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和生产部门平级。”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说,“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中石化原安监局(现为安全环保局)局长曹炳言回忆说:“当年,我和他一起到中石化下属企业视察安全生产工作,睡在一起。李毅中必定每次都是后半夜,三点钟左右单独起床去查岗,看看工人们的生产情况。”
据中石化当年接近李毅中的人士介绍,在1999年初,刚刚上任中石化总经理不久的李毅中在为当年实现利润60亿元的目标奋斗时如此开具“药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呢?基本的一条是安全生产,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负起责任。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回忆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30多年来我也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也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我也到受难家属家庭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
从中石化到国资委,这位中石化主帅开始成为打理数以万亿计、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资产的“大管家”。也正是得益于中石化的企业管理经验,使他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任上轻松自如当“婆婆”。
李毅中到国资委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在历次召开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上,都闪现着他的身影。而在更多的特大事故调查处理中,他也往往是国务院调查组必不可少的人物。
或许,正是有了这些特有的经历,2005年2月28日就职会上的李毅中一直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对安全生产,我应该说不算陌生。”
在铁腕整治中努力清洗“带血的GDP”
凡是接触过李毅中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他的记忆力极强。“全国汽车使用量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加油站7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1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诸如此类数字,李毅中随时能够说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些数字,“寝食难安”、“奔波无休”、“夜以继日”等成为描述李毅中现状的词汇,甚至有的时期需要在这些词汇的前面加上“非常”、“极其”这样的修饰语,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他的忙碌程度。人们难以想象是什么支撑着他连续数十个小时工作在事故现场。
在2005年9月29日上午,在“全国市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结业典礼”上,李毅中面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资格,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会上,李毅中还对在场官员说:“人死了,不是几十、几百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些人也是有家庭、有父母的,我们做工作多想想这些家庭吧。”在这次会议上,李毅中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靠基层,不能单靠他这个局长,然后他向这些地方官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造成矿难多发的局面是多年发展中的沉疴,目前已到了爆发期。有人不禁发问,难道我们的安监总局改组成为治丧总局?其实,民众已经习惯了中国煤矿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还有节节攀升的死亡人数。
一场风暴正在李毅中心中酝酿。2005年4月5日上午,李毅中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露面。这位共和国第一个正部级的安监总局局长在发布会上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他上任后推开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20万元以上,这一措施已经逐渐开始在一些矿难中实施。他期望通过这种处罚,可以使矿主们宁可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机制上的保障,李毅中说,中国正计划对煤矿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矿主采煤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安全风险的抵押。李毅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煤,如果每吨煤提5元钱的话,就是100多亿,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技术改造,治理安全隐患。”矿主能否承受这笔钱?李毅中一笑:“现在1吨煤能盈利50块,多的能到100块。并且,没有安全生产基础,经济效益也是一句空话。”
李毅中还建议修改刑法、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以加大对发生事故的煤炭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据悉:最近,安监总局正在与监察部联合起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暂行规定》,并与最高检、最高法、监察部初步商定,将对近两年安全生产刑事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告知社会。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工作正在进行。2006年4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委员们普遍赞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人刑事处罚的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也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李毅中表示,安全生产要“重典治乱”,要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合力,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同时,他建议国家应当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
打击官煤勾结成为煤矿安全整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记重锤。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面对难于平息下来的一次次矿难,在深刻剖析矿难的深层次原因后,李毅中以其敏锐的视角,果断地发现了隐藏在事故深处的官商勾结,号准了煤矿安全屡治不力的死穴,吹响了严惩官煤勾结的冲锋号。
这次行动,李毅中使出了联合执法的杀手锏。后来发生的事实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官员入股煤矿之多、之深让人震惊,截至2005年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576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经撤资4.73亿元。业内有人士称,初步统计出的只是主动报告的,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煤矿入股的官员究竟有多少说不清楚,但肯定是不少。众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将“红顶商人”问题一抓到底,绝不能放松。
李毅中说,通过调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及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有5种表现形式。第一入股办矿;第二赤膊上阵,自己办矿;第三权钱交易;第四庇护非法行为;第五瞒报事故,庇护事故责任者。打击官煤勾结成为煤矿安全整治的关键一环,为接下来彻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打下了基础。
安监总局今后将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瓦斯爆炸等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3年左右解决小煤矿问题。李毅中承认,在小煤矿的整顿关闭上,“和地方如何协调确实是个难题”。不过,经过调研和督察,“首先要真正做通地方基层干部的思想”。
为刹住目前矿难事故多发的情况,李毅中曾提出了6条措施。对此,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认为,李毅中“6条断然措施”,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关”。但仅靠关闭证照不全的中小煤矿这样的治标之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矿难频发的严峻局面。如果这些煤矿全部关闭,而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不能以同样的比例下降,那么,煤炭价格就会继续在高位运行。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保留下来的煤矿必然会继续超负荷生产。而随着煤炭生产不断向国有大型煤矿集中,矿难也将向这些煤矿集中。那些被关闭的煤矿,受到红火的市场的诱惑,随时可能偷偷恢复生产,也将继续制造矿难。
有些专家认为,遏制矿难,应从两个方向着手治本:一方面,放开市场,吸引投资。也就是说,推出煤矿开采权公开交易市场,降低外资和民营资本正规进入的门槛,借此增加市场供应,起码向市场发出缓解供应紧张局面的信号,以抑制煤炭价格上涨趋势。这一措施将减少企业超负荷生产的激励。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有效地约束监管官员的权力,克服监管失灵,并激励监管官员诚实地承担自己的监管责任。而这两个措施是互为条件的。一个正常的市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监管也只有在正常的市场上才能奏效。
从2005年6月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先后4次下达了煤矿整顿关闭任务。而其中最大的动作,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的出台。通知说,所有不合格的煤矿,只能给予一次停产整顿的机会。李毅中表态说,“要为清洗‘带血的煤’和‘带血的GDP’而努力。”
如今,李毅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安全生产的更有效力的保障。
矿难沉疴如何才能治标又治本
有一位网友这样对李毅中说:“在往后的一些天里,你面对的不是鲜花,不是庆功会,不是酒宴,不是娱乐,你将面临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又一次亲人的痛哭,又一次伤心的悼念,又一次无数人的质问,又一次官场上的较量,又一次的怒发冲冠,又一次媒体的聚光灯,又一次的连续不眠之夜,这无数的‘又一次’,将使的白头发又添许多,你的身体能承受如此之重吗?如果你承受不了,谁又能承受的了?你如果倒了,谁还敢接这个要命的活?”
李毅中用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备的人,在发出诸多激烈的言语后,他用理性的法律、法规去维护激情中爆发的真知灼见。安全生产绝非会场秩序,一抓就灵,立竿见影。李毅中正在做的是一些改变中国安监体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显示出效果。李毅中的解题之路将会渐趋明朗。
《大地》 ( 2006-06-15 第十二期 )
中国共产党85年
之老照片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朱德 任弼时 邓小平查看更多时政新闻,进入人民网时政频道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