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5日上午,铁西区警方向文物管理部门通报:铁西区兴顺街附近某工地,出土一甬石碑。闻讯后,考古专家佡峻岩等考古人员,立即到现场勘查。今年以来,沈阳城区、近郊多次发现珍贵文物,在有关单位和市民的协助下,这些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体现了人们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关帝庙碑露头
7月4日,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兴齐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处理一起工地盗挖物品案件时,得知该工地出土了一甬石碑,民警马海立即通知了文物管理部门。
石碑出土地点位于铁西区兴顺街十二路。该石碑只见碑头,不见碑身与碑座。经测量,该碑头宽约100厘米、高约70厘米、厚约35厘米,为二龙戏珠高浮雕,正中云卷镶嵌竖框中,镌刻“关帝庙碑”4个篆字。
据当地上年纪的居民介绍说,过去,此地尚存关帝庙庙址墙基,后来被建筑物掩盖。据史料记载,位于铁西区的关帝庙始建于1943年。
不少文物得保护
今年以来,沈城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很多出土文物得到及时保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月29日,富治中、富致民二兄弟称:苏家屯区大沟乡莽公坟村,现存一甬清代石碑。经现场勘查,该石碑残长244厘米、残宽106厘米、残厚35厘米,为大型石碑。经史学家考证,石碑主人“莽色”,曾先后担任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盛京户部侍郎”等职,任官时间在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七年之间,为正三品文官,为当时沈阳的名门望族之一。
4月6日,沈阳市第94中学院内,发现了两座清代中期墓葬。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刘焕民介绍,这是一座火葬墓葬与一座棺木墓葬。该墓葬发现后,沈阳市第94中学领导十分重视,立即通知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使两座墓葬得以抢救性考古发掘。
5月2日,在当地村民协助下,于洪区沙岭镇沈阳化学工业园区内的16座清代墓葬群,得到及时考古发掘。
5月30日,沈矿集团院内出土了一甬石碑。沈矿集团干部、职工随即日夜看护,动用吊车吊运,终于使清代晚期沈阳达官显贵文祥的“诰封碑”,完好挖掘出土。
6月8日上午,苏家屯区铁路职工张树林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王纲乡张当堡村附近的浑河故道沙坑中,出土了古船构件及部分文物。经过考古专家现场考查,认定了古船残骸、出土文物的年代,为考证明清时期沈阳浑河漕运,提供了珍稀的文物。
6月28日,铁路职工崔先生来电话称:文官屯铁道旁有个石碑,他疑为是文物。考古专家到现场发现,该石碑仅剩碑头、碑座,碑头宽1.08米、高1米、厚0.35米,为罕见的麒麟造型高浮雕。考古专家认定,该石碑为记事碑,年代应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清代中期偏晚,距今已有200余年。
6月30日上午,崔女士给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打电话,称大东区二台子地区一家公司在施工中,挖出了一块石碑。经考察,尽管该残碑只留下47个字,却表明了其主人为后金勇将雅希禅,谥号为“敏果”,具有珍贵的考古价值。
历史名城须保护
考古专家认为,沈阳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遍布城区、郊区,广大市民、各个单位尤其是建筑开发单位,务必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一旦发现文物露头,应立即向文物管理部门通报,以便使文物得到及时妥善保护,为家乡沈阳添彩,为子孙后代造福。
本报高级记者邱宏(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照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