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舍里:“闲置”着“重量级”猪
笔者在印江很多乡镇采访,养猪户都不约而同地道出一句心里话:“现在养猪找不到什么钱”!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地方,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泄气的话呢?县畜牧局畜牧师田景生介绍说:从生猪的生长规律来看,通常是双月断奶后,直线追肥3-5个月,体重达到90-125公斤,其相对增长值最高,此时出栏是最佳时期,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如果继续饲养,同饲料消耗相比,其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印江自治县峨岭镇坪兴寨村的林小刚,2005年7月份,看到智诚中学学生每天丢掉的剩菜剩饭多,萌发了养猪的念头。当年出栏生猪25头,获纯利润6000元。“小试牛刀”尝甜头。他今年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种了3亩优质青饲料,并转向混合饲料催肥,计划出栏3批计200头商品猪。目前存栏一头内三元母猪和58头商品猪,有20多头猪已经长到125公斤左右,达到了最佳出栏标准,但无法卖出去,被迫打起了“饲料消耗战”。由于存栏猪卖不出去,饲养周期被迫延长,他今年出栏三批商品猪的计划落空了。其实,这样的情况又何止林小刚一家呢?
农民说:该出手时出不了手
农户圈舍中100-125公斤重的猪,该出手时出不了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养猪户林小刚一语道破天机:主要原因是屠户嫌猪小了。因为屠户拿去杀,是按每一头猪多少钱来缴费,大猪小猪都是缴同样多的费,杀小猪就不划算。所以,屠户一般不买150公斤以下的猪,即使买,也把收购价压得很低。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外地经营活畜的客商喜欢收购100公斤左右的生猪,但最近几乎没有外地客商再来收购生猪。90-125公斤重的猪,外调调不出去,本地屠工又不愿买,即使有人买,价格也压得很低。所以,每当猪长到125公斤左右时,饲养它的主人就显得“骑”猪难下了。在峨岭镇长坡村采访时,有丰富养猪经验的村委会主任李太贵给记者算了算肉、料回报比:125公斤以下的猪,只需要1.25公斤到1.5公斤饲料就长0.5公斤肉;125公斤以后,要1.7公斤到2公斤饲料才长0.5公斤肉,养殖成本增加了,饲料回报率降低了。养猪户们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50公斤以上的大猪,目前屠工给的价钱是每公斤6.8元;90-125公斤的中等猪,每公斤最高卖到5.6元。大猪比中等猪公斤均价高1.2元。从表面上看,喂大猪收入多些。但是,生猪长到125公斤以后,每增长一公斤就要多消耗配合饲料4公斤,仅配合饲料成本(每公斤最低1.70元)就要多出6.8元,与销售收入相比,没有利润,纯属浪费。猪喂得越大,浪费的粮食越多,加上人工工资等因素,亏得也就越多。事实表明,125公斤以上的猪,每头增长一公斤就要多消耗成本6.8元,长到150公斤,多消耗170元。
市场上:瘦肉普遍走俏
县城定点屠宰场,记者看到圈舍里关着的有等待屠宰编号的猪,基本上是150公斤以上的肥猪,125公斤左右的猪寥寥无几。屠宰服务人员介绍说,平时这个屠宰场每天屠宰35-40头猪,逢特殊节日要宰100多头。除头、脚和内脏外,就算瘦肉和坐墩肉好销,肥肉不好销,价钱也比瘦肉低得多。在板溪农贸市场,一位近60岁的屠工老大爷告诉笔者:市场上瘦肉比肥肉好销,瘦肉一般要卖到12块多钱一公斤,而肥肉只能卖到6块多钱一公斤,多数时候肥肉卖不完,只好拿回家自己吃。当笔者问道,“站在你们屠工的角度来看,是按头为单位缴纳屠宰税费好些,还是按猪的体重来缴纳好一些呢”?旁边那位有4年开屠经验、正在称肉的女屠工杨水珍插话说:“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瘦肉比肥肉好销,应该杀125公斤以下的瘦肉型猪;但从税费上来看,大猪小猪都是交同样多的费用,大猪公斤均摊费用少于小猪,杀大猪划算些”。稍顿了一会儿,她补充说:“其实,还是该按猪大猪小来区别对待才公平合理”。
养猪户:呼唤牲畜税费改革
笔者在印江自治县财政局看到,《铜仁地区牲畜税费统收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在鲜销经营中,每头猪征收税费61元。其中增值税20元、所得税15元(含城市建设税1元、教育费附加0.6元)、市场管理费5元、检疫费4元、定点屠宰场屠宰加工费15元、屠宰服务费2元。在外销经营中,每头猪征收税费28元。其中增值税12元、所得税11元(含城市建设税0.6元、教育费附加0.6元)、市场管理费2元、检疫费3元。外地客商运销活畜经营者,每头猪征收费15元。其中市场管理费9元、检疫费6元。乡镇没有定点屠宰场的,每头猪统一征收44元。据部分乡镇的屠工反映,他们从生猪到肉市销售,要缴纳各种各样的税费共计73.5元。这个按“头”为单位计算牲畜的税费统收标准和征收办法,是2004年5月规定的,而且是全区统一的,试行两年多时间来一直没有改变。峨岭镇坪兴寨养殖户林小刚的一段话代表了大多数养猪户的心声。他说:“最好能按猪的体重来计算税费,大猪多缴,小猪少缴,这样公平合理。如果税费改革了,就有利于我们在最佳出栏期出栏”。 作者:任廷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