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薄小波)嘉定区马陆镇的全国首家“葡萄主题公园”,本月10日起将正式开园迎客,葡萄架下,市民们在享受郊游乐趣的同时,可以品尝、了解、采购各种精品葡萄。集葡萄生产销售、农家乐休闲旅游、葡萄科研开发为一体的这个主题公园,大大拓宽了“马陆葡萄”的产业道路,也正在重新书写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义,成为上海郊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上海郊区,农业形态正在重新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农业功能正向集战略物资功能、生态休闲功能、科技示范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转变。以马陆葡萄为例,这几年已初步发展成功“观光农业”以及“科技型农业”。总投资3200万元的“葡萄主题公园”形成了融产、销、游、赏、品为一体的新的产业体系,不仅让农产品销路得到了保证,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方兴未艾的农业旅游更是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马陆建成了市级的葡萄研究所,开发出了100多个葡萄品种,继前几年推出“富硒葡萄”和“无土栽培葡萄”后,今年又针对血糖高、血压高的人群推出了“富铬葡萄”,科技含量成了“马陆葡萄”吸引市民的品牌保证。
都市现代农业正在全方位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农业发展模式作出新的解读。主管郊区工作的副市长胡延照对郊区农村的未来曾做过这样的描绘:“郊区既要能看到新型城镇的轮廓线,又要能看到绿色的地平线。”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必须要有一个绿色的生态背景衬托。广大的良田既是在保证主副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是在创造生态效益,是城市的绿色屏障。上海在部署新一轮郊区工作时,特别强调了编制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南汇、奉贤、金山、嘉定、松江、青浦、崇明已基本完成了农业先行区规划编制,区域内农田拆违整治、复垦灭荒,部分农居穿衣戴帽,建成了成批设施粮田和设施菜地,形成了新的“绿色地平线”。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都市现代农业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在“科教兴市”主战略指引下,郊区围绕种源农业、生态农业、装备农业和数字农业,一大批自主创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十五”期间,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获全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56项。郊区猪、禽、奶规模化养殖,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2%;上海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8%。
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去年开始在上海郊区推出的“专业农民”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市首批已有1万名务农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专业农民”培训,辐射带动10万农户受益。此外,“十五”以来,上海的农民组织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310家,覆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农机服务等领域,入社社员5.4万人,带动农户9.8万户,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2854个,销售农产品23亿元,实现利润1.64亿元。
大城市的人们渴望着绿色,渴望着回归自然,而市郊那赏心悦目的农田、果园、林塘,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之一。农业的生态休闲效益正在日渐凸现,农业旅游将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上海农业旅游起步于1991年,“南汇桃花节”是最初的景点,2005年崇明前卫村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拉开了上海郊区“农家乐”序幕,现在全市已基本建成农业旅游景点30多处,形成了七条农业旅游线。去年,已组成了市民“品果游”等大型农业旅游活动。今年,围绕农业先行区建设,郊区开始启动奉贤青村申隆旅游区、松江五厍休闲区、金山廊下农家乐旅游服务区、南汇书院旅游观光接待中心、嘉定华亭农旅区等5个农业旅游服务集聚区的建设,“观光农业”前景无限。
马陆葡萄园中农家乐。 本报记者 郭一江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