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奇)以往深藏于象牙塔内的大学实验室,正成为中关村众多企业公共的研究平台。昨天,记者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工作交流会上获悉,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多个大学实验室,目前已正式对校外研究单位与中小企业开放,将科技研究资源与各方分享。 市委常委、市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朱善璐,副市长赵凤桐出席会议。
朱善璐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学科技园区已成为高校优势科技资源对外共享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加快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希望今后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包括技术、知识、文化以及体制上的全面创新。
事实上,本市从2004年就开始探索通过大学科技园区与学校优势科技资源的结合,建立市场化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在首批试点的7家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平台便是充分依托大学科技园与学校资源共享建立起来的。
不久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在清华科技园举行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建立微处理器及系统研究开放实验室等8个开放式实验室。
赵凤桐说,对于这些开放式实验室,中关村管委会将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设备使用费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同时支持园区企业和开放式实验室联合申请、建设相关领域的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市政府有关支持计划,今年,市科委计划安排5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提升大学科技园的专项服务能力建设;中关村管委会计划安排600多万元的资金,重点支持大学创业园的软环境建设;市教委与市工业促进局合作,计划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支持大学科技园区与高科技企业合作,搭建智力支撑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经认定的14家大学科技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为78亿元,入园的1368家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02.83亿元,纳税总额达13.28亿元。RJ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