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翠竹环绕的桔红色楼房、宽敞洁净的职工食堂、绿树掩映的健身公园……走进宁波奉化市西坞街道的力邦村,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社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外来务工者的集聚地: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3000多名外来工,这里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打工者自治组织。
每顿饭两元钱管饱
到达力邦村正好是午餐的时间,记者在职工食堂售菜窗口看到,供应的品种有红烧排骨、冬笋肉丝、大白菜等,食堂的操作间很整洁,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操作也很规范,偌大的食堂秩序井然。刚打好饭的江西姑娘张蕾告诉记者:“每顿饭两元钱,一荤一素两个菜,汤免费,饭管饱。”记者问:“那一个月下来吃住要花多少钱呢?”小张算了一笔账:“在这里午餐、晚餐每顿2元,加上早餐1元,住宿费每月18元,再加上水电费,每人每月的吃住费用在180元左右。”
力邦村设施齐全,记者看到,每间寝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和磁卡电话,每幢宿舍楼都有阅览室、台球室,村内有酒店、医务室、邮政所、浴室、理发室、乒乓室、网吧,村外有十几间临街商店和一个占地约22亩的室外广场。……大家享受着城市社区般的服务和治安管理。难怪张蕾说:“这里的环境和条件可比我老家好呢。”
“在这里工作心里很塌实”
“在力邦村不仅居住感觉既舒服又实惠,而且对外来人员没有任何歧视,工作起来心里很塌实。”毕业于河南轻工业学校的小朱这样告诉记者。力邦村社区居委会的同志说:“当初建造时的设想是把这里定为‘外来人口公寓’,2002年9月力邦投资公司出资取得这里90%的股权后,董事长蔡烈烽为它取名‘力邦村’,在这里只有‘村民’,没有‘农民工’和‘外来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村民想当企业的仓库保管员,但这种岗位需要有固定工作的当地人担保。在物业部门工作的王裕钦是个和蔼可亲的退休老师,村民有啥困难都愿意和他商量。至今,老王和社区五六名工作人员已经为100多个村民作了“岗位担保”,没有一件担保出现过法律方面的麻烦。老王笑着告诉记者:“我信得过他们。”
村民实现“自治”理想
“村民对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说话权,而且管用。”2003年12月15日,力邦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这是一个开全国先河的外来人员自治组织。1985年出生在江西上饶农村的顾韦丽当选居干,成了宁波最年轻的社区居委会干部。一名年轻人告诉记者:“以前开水每瓶收0.15元,大家觉得贵了点,代表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来,很快就降到了每瓶0.1元。”还有一年快临近过年的时候,有一家企业生产忙,准备只给员工放3天假,许多员工觉得不合理,就通过居委会和工会与企业交涉,最后企业放了7天假。
力邦村是宁波外来劳务工管理的一个典范和缩影:在这里,没有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追讨工资的现象,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稳定员工队伍。宁波目前有外地务工人员250多万,占宁波总人口的1/3。记者从宁波市国土局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宁波将每年安排30多万平方米、3年累计安排100万平方米的专项土地,用以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到2010年,全市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有望达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