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高考老人遭遇实习尴尬
汪侠,这个名字对于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2001年,这名72岁高龄的老人首次参加高考,这一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2002年老人再度进入高考考场,并被南京医科大学破格录取,成为该校的旁听生。 如今,汪侠的同班同学陆续走进了实习医院,而汪侠却被告知“在家里歇歇”。这让老人郁闷不已,“为什么不给我实习的机会?难道我四年的大学白上了吗?”
高考档案
人物:汪侠
年龄:77岁
2001年首次参加高考
“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愿望。”这是汪侠逢人就说的一句话。
1949年汪侠从南京市第五中学高中毕业,曾多次准备参加高考,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途夭折了。
汪侠先后在安徽蚌埠铁路医院以及南京市铁路医院工作过。2001年,在汪侠72岁高龄时终于拿到了医师职业资格证。
“我干了36年的医,吃够了没有学历的苦。”汪侠说,正是因为学历不够,汪侠从安徽回到南京后,只能在医院下面的卫生所工作;因为学历不够,现在的退休工资还比较低。
2001年,国家取消了对高考生年龄的限制。汪侠悄悄地报名参加当年高考。那年他因只考了一百多分而落榜,但创下了最大年龄考生的纪录。汪侠没有气馁,又参加了2002年高考,虽然成绩远远没有够得上医学院的分数线,但是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南京医科大学领导,被破格录取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旁听生。
四年几乎没有缺过课
汪侠说,这四年,他整天过着忙碌而又生机勃勃的日子。大一大二两年,学习课程安排得比较紧,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
,每天汪侠都要早早地起床,忙好早饭,接着拿着书本走到马路对面,坐在宽敞的教室里等待老师授课。“每当我坐在教室里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汪侠说着,眼里含着兴奋和欣慰。
“这四年,我可以保证,上课我从来没有缺席过。”老人唯一的一次请假是因为母校南京市第五中学六十周年校庆。
汪侠给记者看了一份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表,总共有50门课程,除了体育,因他年老体弱可以免修之外,汪侠参加了其他全部49门课程的考试。
英语一直是最大的障碍。记者在汪侠的书柜和书桌上发现了四本大学英语以及两本医学英语课本。在两本医学英语课本中,记者看到里面夹着不少硬纸片,上面记录着英语单词,老人手指着课本告诉记者:“crino是分泌的意思,form是形式的意思……”英语虽然说得生硬,但是老人说得兴致勃勃。
在学校里,汪侠还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有男孩有女孩,大伙儿都很敬佩这位爱学习的古稀老人。汪侠也说,跟大学生在一起,自己似乎也变得年轻了,变得有生气了。“我有一位女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叫朱会平,她给我写了一个剧本叫《我的同学汪侠》,这个剧本还在北京获了奖。”
心愿是到养老院做义务医生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很快他们就将升到大五了。汪侠学到了比如“核医学”等先进的医学知识。他高兴地想,如今考试都考完了,如果再有实习成绩,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而有了毕业证书,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了。
记者问,你的心愿究竟是什么?汪侠摘下眼镜,眼镜定定地看着窗外,说:“毕业后,我想到养老院里做免费的医生,为养老院的老人免费看病。”
接着他转过头,看着记者,眼里放着光,语速突然快起来:“如果有了毕业证,我的腰杆可以挺得更直,我可以告诉我的病人,我学过现在最先进的医疗知识,请你相信我。”
“可是现在学校连实习的机会都不给我。”汪侠神情黯然。7月份,和汪侠同一届的学生,纷纷走进了实习医院,有的去了省人民医院,有的去了江北人民医院,而汪侠却被撂在了一边。
学校:旁听生不给予实习机会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到了汪侠的老师邹伶俐,她向记者吐露了没有给汪侠实习机会的真实原因,“他只是本校的旁听生,非在籍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是不安排实习单位的。而且最后也没有毕业证书和结业证书。“
另外,邹老师告诉记者,汪侠的成绩大部分都不合格,“我们当初接纳汪侠只是为了满足他进大学课堂的愿望。”
“从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起,我希望我能像名字中的‘侠’字那样助人为乐,‘行侠仗义’。如果我不能到养老院帮助那些生病的老人,我将会遗憾一辈子。”汪侠叹了口气,眼里有些许无奈又有些许憧憬。
快报记者 解璐 实习生 文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