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们是10名香港大学生,港澳地区首批以青年志愿者身份来内地支教的学生。
他们带着蜡烛和酱油上路,穿着学校给他们定做的苗服返港;
他们变“上课”为“游戏”,每周爬山越岭做家访;
他们改变传统师道尊严,和学生建立平等朋友关系;
他们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最关注被忽略的“差生”提高成绩;
他们困惑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但也将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带进农村学校。
本报记者 钱昊平 湖南报道
23岁的香港女孩潘嘉琪身着一套红色苗服,繁复的花样像朵朵浪花。
7月4日,德夯的气温32摄氏度。家最远的孩子赶了40多里山路,来为“香港老师”送行。
潘嘉琪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去年8月26日,她和两名同伴一起,来到湘西吉首的矮寨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同一批到来的共有10名香港大学生。这是港澳地区首批以青年志愿者身份来内地长期生活、支教的香港大学生。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接见他们时称,“支教计划是一个创举。”
支教一年之后,潘嘉琪得到了学校专门为他们定做的苗服,也克服了不吃辣椒的习惯。
她和学生之间朋友似的师生关系、互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也让矮寨中学的校长高拥军印象深刻,“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改变了传统师道尊严的看法,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带着蜡烛和酱油支教
来到湘西,潘嘉琪准备的行李中有蜡烛、酱油、味精。这是十名香港大学生的“统一装配”,有的还带了饭锅。
“当时听说过一些内地大学生支教的情况,有的地方水电都困难。”这位有着咖啡色皮肤的女孩笑着说。
去年5月,临近毕业的潘嘉琪在香港《成报》上看到了香港大学生到内地支教的招募计划。
项目由香港公益组织新一代文化协会和安利公司赞助推出,计划在香港招募10名大学生到内地支教,要求是应届或毕业不超过三年的学生。
潘嘉琪学的是社会学专业,当时已与一家公司初步达成就业协议。“但我还认为这是一种诱惑。”她重新做了选择。
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潘嘉琪在上学时就经常到孤儿院等慈善机构做义工,在家人看来,到内地农村支教,这是一个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
她和另外9人经过3轮面试之后,从96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面试有综合知识的考查,“起码要普通话过关”。
安利公司为他们每月提供来回路费和600元的伙食费,结束支教后,还会有7万元的奖励。“这个我们到了湘西才知道的。”
去湘西之前,潘嘉琪在香港、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分别接受了“支教工作和日常生活”、“国情教育”、“教学支援”等培训。
尽管如此,这位在香港长大的姑娘对于农村仍然是陌生的。一年之后,她还不认识河边的禾苗,问“是不是野生的”。
香港大学生到内地支教计划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的支持,最后放在了湘西吉首市三个学校。“这三个学校条件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
学校有14个教学班,800多学生。上学期教音乐,这学期教初一英语。
“这里比我们想象得好多了,什么东西都能买到。”潘嘉琪被安排在矮寨初中,这里在山坡上能看到梯田,学校就在山脚下,绿树掩映,不远处就是一道溪流。
英语课上成“体育课”
上学期,河溪中学的一次英语课被上成了“体育课”。任课老师是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谭慧欣。
这位24岁的女孩是十名支教学生中较为“专业”的一个。她毕业于中文系,并拿到了教育文凭。
她的教法让班上的学生胡远东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刚学完26个英文字母,“谭老师说不上课了,大家一起出去玩。”
到了操场上,老师让班上50几个同学围坐成一排,每人发了26张卡片,分别写了26个字母。
“都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胡远东说。过了一会,谭慧欣告诉大家“做游戏”,并说了游戏规则。
一个女生先站起来跑一圈,走到一个同学后面扔下一张卡片,但这个同学不知道。这样就算输了,必须将卡片上的字母大声朗读出来,一读就是10遍。
也有扔卡片时被发现的,这样扔卡片的人就算输了,他就要将所扔卡片上的字母大声朗读10遍,然后接着下一轮游戏。
“我们很开心,以前老师上课从来不让出去。”胡远东说。
该校初三年级班主任梁富豪以为他们是在上体育课,就过去参观了。不到一会,其他没课的老师都来参观了。
“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玩的教学。”梁富豪2002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说,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
后来,他又专门观摩了谭慧欣课堂上的教学,她让学生轮流读单词,有些学生读着读着就做起了鬼脸,惹得哄堂大笑,还有的按照单词做出了动作。
“学生上课做鬼脸,我们会被认为是破坏课堂纪律。”梁富豪说,相比之下,内地的教学确实过于古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