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发生地震的河北省文安县已基本重归平静,在受损的534间房屋中,校舍占到223间。该县共有中小学190所,受到影响的有25所,且大都是乡村学校。(见7月6日《华夏时报》)这则新闻的两组数字十分刺眼。 一是全县受损房屋中校舍竟然占到41.8%,二是全县有13.2%的中小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期,恰好大部分学校已放假,所以没有造成学生伤亡。
为何机关事业单位大楼依然屹立?为何居民住房大都未受丝毫之损?为何受损最多的却是乡村学校校舍?对于公众的不解和质疑,我们或许能找出N个理由:这些校舍可能是年久失修,或是因腐败因素导致的“豆腐渣工程”……这些猜测可能都对,但这么多校舍都被震倒,与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有更大的关系。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日前表示,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比非洲的贫穷国家还低(见7月5日《中国青年报》)。基本民生当然包括教育这个公共产品,而2004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2.79%,比世界平均比例低了许多,比上年的3.28%减少了0.49%。我国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学生。试想,如此可怜的国家教育投入,教室年久失修也在情理之中。
国家即使很少的投资,有的下级政府也不认真落实。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还有163个县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为零。(见2月24日《新京报》)
出于对学校校舍安全的关注,笔者在百度上搜索“校舍倒塌”四个字,立即出现5.7万个相关的结果,且大都发生在乡村。除国家大力投资外,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吴睿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