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决策者说》节目文稿:专访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
张 羽: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决策者说》。今年是2006年,这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30年前的一场地震,把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夜之间夷为平地,造成24万人死亡,这可以说是人类20世纪最惨重的灾难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发的国家是之一,每年全世界的大陆地震有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中国有句老话叫防患于未然,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防震于未然。 首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嘉宾。
(陈建民简历)
张 羽:有请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陈局长,一提起地震,大家首先一个概念,非常可怕,因为地震总是不期而至,我最关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能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出来?
陈建民: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肯定的,地震是能够预报的。为什么说地震能预报,为什么每年发生这么多地震,震前为什么没做出比较准确的像天气那样的预报。通俗地讲,上天容易入地难,现在空间的观测技术发展得很快,比如卫星、航天航空技术,气象预报这样做。地震预报是观测地下,目前我们深部观测技术发展还是非常慢的,或者说和空间技术差别比较大。现在人类打得最深的井是12公里 我们国家九五期间打了一口深钻也就是五公里,地震发生在很深的地方,地震发生是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岩石、岩层的破裂,突然释放,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和震动,给地表造成破坏,它带有巨大的灾难性和破坏性,所以地震预报的难度在这里的实践很少。但是为什么说地震还是能够预报的?因为我们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中国走了40年的地震预报的道路,这么多年来,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从科学技术方面不断深入研究,通过这么多地震震例的总结,至少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对某种类型的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1975年2月4号海城7.3级地震,我们震前做了非常准确的预报,这次地震取得了非常好的减灾效益。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预报,应该是死亡十万人,但实际上海城地震只死亡了1300人,大大减轻了人员的伤亡和损失。
张 羽:我这儿有一个图板,这就是1975年我们国家当时对海城地震的预报,这是当地预报的一个通知书,启示,按上级通知,近期可能发生地震,电影放露天广场放映。
陈建民:对。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典型的地震预报成功,也是第一次,所以我们老管它叫里程碑。
张 羽:当时有什么征兆就可以预测到这么准,说可能发生地震?
陈建民:海城地震是1975年2月4号,实际上从70年开始,地震工作者就开始研究全国大陆的地震形势,当时就认为海城到大连那一带应该是一个地震的危险区,当然这属于中长期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进,观测资料的积累,到了1974年年底,就发现这一地区从我们地震观测台网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逐渐在跟踪。当时专家在这种情况下就大胆做出了判断,报到了省人民政府,逐级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和抗震的措施,所以我前面讲到,没有预报应该死亡十万人左右的地震,预报后才死亡了1300多人。
张 羽:其实民间对地震可能也有一些征兆,您刚才讲得非常专业,我理解就像人的生理指标一样,可能是地壳的生理指标,作为民间老百姓来看,可能老鼠出洞、鸡飞狗跳,是不是在地震前也有异常的征兆?
陈建民:可以作为依据之一,鸽子为什么要惊飞,它对震动的感官非常敏感,它有这个神经系统。但是别的因素也可以,它不是说我只对地震有反应,这种习性如果单纯地和地震预报去对,可能还不够科学,或者把握性就很低了。
张 羽:您刚才讲到1975年海城地震,我们非常准确地预报了,预计按当时这种地震的规模,可能要死伤十万人以上,但是最后只有1300人死亡,大家马上就会想,一年以后唐山大地震,如果我们能预报到,可能就不会有24万人的死亡。
陈建民:这也是肯定的,因为地震预报和不预报,特别是这种严重性的破坏地震大不一样。时隔一年半,大家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时多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可以说震惊中外,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大的劫难,死亡了24.2万人,伤残16万人,加起来就是40万人,这么大一个损失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没有做出明确的震前预报也是很有关系的。
张 羽:海城刚预报完,为什么一年多之后唐山地震我们就做不到能把它监测准确地预报出来呢?
陈建民:现在我们把地震预报叫做世界的科学难题,1975年2月4号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了,不光是地震工作者,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为之欢呼雀跃,觉得中国人走在世界的前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么大的一个地震准确地预报出来,减轻了我们的损失,大家当时可能也会想到,说离解决地震预报这个难关不远了。但是一年半以后,唐山大地震这个大的劫难、大的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警示,就是说地震预报至少从科学上来讲不是那么简单的,从科学上非常复杂,需要长期研究、探索和不断积累经验,我想也可能是几代人的事儿。
张 羽:我看到一个资料说,当时地震局还曾经派人去唐山地区考察,最后考察的六个人在唐山地震中也牺牲了。
陈建民:对,在那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地震的专业人员,包括科学家,包括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都发现了在华北地区观测到一些异常的变化。所以我为什么讲说唐山地震实际上还是有前兆的,派出了很多队伍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但是没想到地震来得这么大,来得这么快。
张 羽:我们现在关心的,如果再来这么大地震,我们能预报出来吗?
陈建民:努力。
张 羽:今天我们还把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先生请到了演播室,欢迎您张先生。刚才我们在聊,有海城的成功预报,也有唐山这样一个漏报,自从海城之后,我们发布过这种地震预报没有?海城1975年之后有没有过这样的地震预报?
张国民:应该说还是发布过这样的预报,有的预报了以后还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像1996年的新疆伽师地震,当时就通过新疆自治区的政府和各级领导,向下面发布了地震的警报,一共撤出了15万人,所以这个地震在4月6号凌晨三点、四点连续发生6.3级、6.4级地震,这个地震倒了九千间房子,但是没有一个伤亡的,这个地震预测也是取得很好的效果。
张 羽:从1975年以后,海城预报之后到现在我们进行过多少次预报?
陈建民:如果说准确的预报不好说,我们只能说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就是要采取一定措施,达到减轻灾害的效果,大概二十几次。
张 羽:我还关心一个数字,我们预报当中,预报准确的有多大比例,这个有统计吗?
陈建民:现在因为地震预报有三要素,首先,时间,什么时候发生;地点,在哪儿发生;强度多大。每个要素的预报都非常难,特别是很精确地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一个很小的时间区间内,这个比例应该说要高于10%。
张 羽:我觉得好像我们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很头疼,很难做,如果你报失误,可能当地政府会采取很大的措施,包括对老百姓的生活可能产生很重的影响,如果没有来地震,报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报,地震来了,损失更大,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陈建民:这是我们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也是非常难的问题。作为地震部门,你对地震进行监测,并且要进行预测。刚才你谈到的,不报,地震来了,给老百姓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如果报了不来,不像气象预报那么简单,引起社会的影响。比如说某一个大城市,我们报得不准,引起恐慌或者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像北京,北京停产一天要十几个亿,大概12亿左右,现在初步统计,长三角73亿,珠三角34亿,这么大的经济损失,你报了以后,停产一天、两天、三天,老百姓都躲起来了,引起不光是经济损失,还有社会的安定、稳定的影响。但是这项工作又是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震工作者,你要认真履行职责,要不懈地努力、探索。
张 羽:你们知道中国在未来哪些地方是地震活跃带吗?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肯定也很关心,我这儿有一张图,通过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哪些地区是地震相对活跃的地区,这张图的名字叫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规划图,这名字太专业了,我的理解是什么呢?中国在未来哪些地震地方比较危险,比较活跃。
陈建民:简单地说就是烈度区划图,这个区划图实际上就是中国大陆960万平方公里,未来多长时间内有个时间概念,大概是50年。
张 羽:这是多长时间的图?
陈建民:50年。50年在中国的版图上,哪个地区可能要发生什么程度破坏的地震的危险性。
张 羽:陈局解释得非常清楚,什么地区危险,大家看这颜色没有,颜色越深越危险,未来50年,拉萨附近颜色比较深,台湾省颜色比较深,北京的颜色也不浅,它虽然不够深,但是也不浅。
陈建民:北京是八度。这个图就是50年,但是可以允许超越10%的概率,就是说可能有10%的地区达不到或者超过都有可能,不一定所有的都有。
张 羽:您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当您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有这么多深浅不一的红色分布的时候,是不是您也不踏实?
陈建民:那肯定。我前两天到美国访问,美国地震调查局是我们对口的同行,在讨论一些合作的项目之余,他就问我,你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你最睡不着觉的事儿是什么,我说我最睡不着觉的就是大中城市发生特大地震,因为使命和职责所在。通过这张图我们看出来,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和多震灾的国家,所以中国的防震减灾的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这个责任重大。
张 羽:看到这张图,我想不光您担心,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居民都非常担心,大家都想,如果地震局能准确地预报,我们可能损失会减少很多。
陈建民:我们临时做出减灾时效大概是10%,另外我们做年度的预测,水平高一点,大概在30%、40%,所以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把这个地震预报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逐步探索,去攻克。
张 羽:所以一方面是监测预报,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设防,提前设防,现在我们地震预防,震灾预防,作为地震专业工作者的一句话就是,地上搞结实,地下搞清楚,这个地上搞结实很容易理解,就是把房子盖结实,是这样吗?
陈建民:对,如果设防低了,比如这个地区是8度危险性的一个地区,按照6度或者7度设防,地震来了你抗御不了,照样发生破坏。
张 羽:当地都有标准吗?比如说北京盖房需要抗几度以上?
陈建民:北京8度。有这样一个要求,就是你说的颜色比较深一点的,现在我们设防的水平高一点的。
张 羽:像1976年之前,唐山的房子盖的时候有这样的概念吗?
陈建民:唐山这个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中区的烈度是11度,唐山是当时不设防的城市,不设防就是6度以下,房屋建设,只要发生6度能够抗御就可以了,按6度设防的一个城市和建筑物,发生了11度破坏的地震,所以95%的城市建筑全部摧毁了。
张 羽:是不是唐山地震以后,全国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时候就对建筑能抗的烈度就有要求了?
陈建民:对。在目前地震预报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更为重要。
张 羽:这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陈建民:可以把握的,像美国、日本,日本也是地震很多,大家经常看到日本发生地震,为什么很少听到日本近代某一次地震死亡多少万人。
张 羽:人数很少。
陈建民:我们随便一听,像2003年美国加州发生了6.5级地震,死亡三人。像2004年日本的新澙的七级地震,还是城市之下,专业叫城市之下,通俗讲就是在城市脚底下,类似我们唐山地震的地震,只死亡了40人。
张 羽:地上搞结实我们弄明白了,地下搞清楚什么意思?
陈建民:地下搞清楚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一个完整的块体,地下有很多断裂,比如说正好你把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建设在一个断裂带上,地震就是断裂带的错动或者活动,再结实的东西在这么大能量的推动下也抗不住。
张 羽:瞎结实,没用。
陈建民:它也照样要倒,比如1964年新澙的7.5级地震,倒塌了十万余栋建筑物,从图片上看,大概三分之二的建筑物都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它倒塌不像咱们看到的是整个垮塌了,形成瓦砾和废墟,它是整栋楼的倾倒或者倾斜,后来一调查,说明地基非常松软。
张 羽:我就理解了,我报道过长江三峡大坝,他们在选坝址的时候,说三斗坪的坝址就是上帝赐予三峡大坝的坝址,是一个完整的大石头,这样的地质结构非常有利于这样一个大的建筑物或工程。
张 羽:地下搞清楚之后,地面上就可以搞一些应急措施,还有两张图片给大家看,这是美国一个输油管道,这个地下就是一个断层是吧?
陈建民:这是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输油管道,输油管道也是生命线工程,也要防止破坏,在建管道之后,它就探测,发现这个地区是一个断层,地下断层。它就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它用了一些滑轨和软管,不全是钢管。
张 羽:这个管子的接口都是可以来回移动的。
陈建民:底下有滑轨,发生地震的时候错动的时候,它可以跟着动,就不会一下切断了。后来在这个地方发生了7.9级地震,这个地方错动了六米,管道没有断,因为是滑管,又是软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防范措施。
张 羽:后边还有一张图片,讲的实际是青藏高原,我刚从这个地方回来,这个断裂带我看到了,2001年地震的时候一共是400多公里的断裂带,就在可可西里地区。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地区,像这样的断裂带会对这个铁路产生致命的影响,怎么办呢?
陈建民:这是2001年11月14号,在这个地区是个无人区,发生8.1级地震,这是冻土层,这次地震是420多公里地表的错动,我们的青藏铁路正好穿过这个断裂带,但青藏铁路建设之前,必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
张 羽:我看到一个资料,在这个地方好像错动了将近四米左右的错距,但是那个地区的路基,包括隧道都没发生大的破坏,他们说了一句话,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的提高勘察设计的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也是防患于未然。刚才我们谈到设防,我们谈到城市的设防,也谈到了大工程的设防,我还看到了一个数据,我们国家地震造成人民的死亡,农村人口占了85%是吗?
陈建民:从近些年来的统计,地震死亡人数60%左右在农村,但是我们国家有八亿农民,有85%的农民居住在农村,刚才看那张图,是高地震危险的风险的地区。
张 羽:农民自己设防,也不像城市规划那么容易,这个怎么办?
陈建民: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农民的房子基本不设防,因为大家知道,农民盖房是自己出钱,自己盖,像新疆我去过多次了,1997年伽师地震我去现场,当地维吾尔族的农民基本就用土块建房,因为他没什么建筑材料,房子很不抗震,而且墙很厚,房子很厚,全是土块,房子又不结实,一倒了以后很容易把人砸进去,造成生命危险。从2001年开始就推动地震农居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我看到了有几十万户农民已经住进了抗震的新居,不光是抗震,包括其它的灾害,房子结实了可以抗击各种灾害。
张 羽:伽师地区是我们国家地震多发区,我也带来了一张图片,实际讲当地群众盖什么样的房子来抗震,其实成本也不高,跟原来的土坯房比较成本也不高,因地制宜。
陈建民:大概一栋房子也就是一万二到一万三百元。
张 羽:今天我们也把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抗震安居办公室的主任古丽斯塔女士请到演播室,欢迎您。刚才陈局讲了,原来都是干打垒,土块垒的房子,经过什么样的改变就可以让它抗震呢?您给我们解释解释这个图片,怎么在这个土块之间粘上木条吗?
古丽斯塔:像和田地区现在用的是那种板子墙,板子墙也是木板夹心的另一种形式,基础也有规定,基础是深度是70公分,宽度是40公分。
张 羽:就是有标准的。
古丽斯塔:有标准,虽然说是板子墙,等于是结构是框架结构差不多。
张 羽:现在有多少农民换成这样的房子了,改造了旧房?
古丽斯塔:新疆打造抗震安居的房子将近有210万户,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9.6万户。
张 羽:这些都要逐步要改成抗震民居?
古丽斯塔:从2004年到2008年里五年时间,让所有的农牧民住上抗震房。
张 羽:这个工程量可不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光是一个土建的事儿。
陈建民:对,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新疆是走在前面了,但是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有18个省份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示范工程。
张 羽:这都要在全国全面铺开推广吗?
陈建民:我想最终要全面铺开推广,地震是宁可千日没有,不能一日不防。
张 羽:刚才我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图,我们中国大陆未来50年地震发生的区划图,我们在节目最后我们以50年为限,陈局给我们预测预测,未来50年我们国家监测预报和设防的走向或者形势。
陈建民:我们想从抗震设防这一块应该说会走得很好,中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多震灾的国家,通过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我想会做得好。这里既有科学技术的问题,也有其它社会问题。我想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不敢在这里预测一个定量的值,但是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通过全社会的支持,我们地震预报的事业一定会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到那个时候一定会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张 羽:最后我想用陈局长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节目,那就是地震,像这样的灾害,宁可千日不来,不可一日无防,谢谢陈局长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2:00--22:30
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2:00--22:3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点击进入滚动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