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廊下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坚强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产生深远影响。
从去年11月开始,金山区125名后备青年干部走出机关,下派到全区123个行政村担任驻村指导员。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邱运理介绍说,半年时间他们有5项硬任务:走访一百户农户,每周在农民家住一晚,记好一本驻村日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书写一篇心得体会。据统计,125名干部驻村工作期间,共走访村民1.2143万户,住宿农家1531天。
面对这一信息,记者产生了一个想法,借一位下派廊下的驻村指导员的眼睛,去看一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和想法。
记者最后“铆”上区委办公室的秦骞,他是廊下13名“驻村指导员”中的一位,并担任小组长。这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很用心,每天都要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其中,有2次写到一位名叫顾伯连的农村党员,说的是村中小事,倒也挺有意思。一篇是讲有一天住在顾伯连家,他的几个雇工也来吃饭,闲聊中了解到他们在老顾的蟠桃园中打工,而且都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两三亩蟠桃。白天在老顾那里干活,顺便了解种植秘诀,回到自家田里后依葫芦画瓢。这样一来,老顾家丰收,他们也丰收,而且品质差不多。再一打听,老顾的一些亲戚以及周边的农户也在暗地里跟着种蟠桃,经济效益都可以。
另一篇则是,顾伯连家通过了村里“卫生示范户”的检查,他家所在的这一排五六户人家,也成了“文明示范埭”。邻居周小妹说,前天,他的老母亲把收下的油菜秆随手堆在院前,他说不行,和他母亲一起把油菜秆收拾起来。可在半个月前,顾家可是邋遢得很,堂屋里蟠桃包装盒堆得乱七八糟,杂物也随手摆放。村干部来劝,他也听不进,强调“乡下狮子乡下调”,农民习惯就是这样子。后来,村干部把我找来做工作。大概在他家住过几晚的缘故,我俩很谈得来,他也愿意听我的话,当天就叫家人把盒子搬到蟠桃园里。那天,顾伯连家还举行了党小组会议,党员都表示要向他看齐,带头搞好宅前宅后的清洁卫生。
从顾伯连的“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区委领导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农民一起建设美好家园,应该想明白三句话:一、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要为农民做什么;二、不是跟着农民做什么,而是带着农民做什么;三、不是仅仅打扫环境卫生,而是通过打造一个干净、整齐、优美的环境来塑造新一代农民。夯实基础,抓好基层,关键要培养一支热爱“三农”、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记者跟着秦骞来到顾伯连家,屋内屋外刚刚粉刷一新,使墙上的两个燕巢特别显眼。飞进飞出的燕子,传递着和谐的信息。老顾告诉记者,村干部在驻村指导员的帮助下,跟过去比起来,干劲足了、办法也多了。他搞蟠桃种植这么多年,村干部过去没动过他脑筋,最近找上门来,让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服务社,为全村种植散户提供服务。看得出,老顾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
山塘村党支部书记马昌焙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嗓门大、说话直的老马,和大多数农民一样,习惯把裤管拉到膝盖上,使得脚上那双满是泥土的皮鞋格外惹眼。记者手头掌握一份资料,说地处沪浙交界的山塘村,从1993年至今,村民丧事简办率达到96%以上,抽样调查,八成村民认为厚葬不如善养。
“山塘经验”去年在全镇推广,291件丧事,97%简办。“山塘经验”是什么?老马说:关键是党员干部带头。这事最早就落到他自己身上。1993年6月,村里丧事简办规定刚出台不久,他的儿子因病不幸夭折。全村村民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一表同情安慰,二看丧事操办。最终,老马忍着悲痛做通家属和亲戚的思想工作,坚决执行丧事简办规定。“我带头简办,比规定本身更有效。其实,农村做点事,党员干部怎么做,太重要了。”最近,村里搞环境卫生整治,村民家的粪缸就比较难办。现在大多数村民都用“小三格”方法来处理排污,粪缸基本上不派用场,但村民就是不想处理掉。因此,处理难,难在改变村民头脑中的老观念。有啥办法?一靠教育,二靠示范。如今村干部普遍认为,示范相对容易,教育比较困难。有时想做好一件事情,总有办法不多的忧虑。
老马所意识到的问题,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具有普遍性。随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对村干部的工作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但其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思想观念也确实存在差距,最突出的问题是存在“三个不到底”现象,就是一些干部得过且过,“情况讲不到底”、“问题看不到底”、“工作抓不到底”,无法解决问题,开创局面。记者找来几位村干部开座谈会,有位村干部说,过去说村干部了解情况吧,能说出村里人姓甚名谁,家有几口;但现在还得弄清楚,人家种田几亩,收入多少,家里有何困难……说真的,一开始大家不适应。因此,区委要求村干部摸清全村情况,做好像社区一样的细致服务。于是,村委会纷纷建起台账,“47个文件夹子”把全村情况分门别类,村干部的档案意识得到强化。有村干部插话说,这些工作过去也做,但都大而化之。以前村干部按照自己的思路、节奏工作,好做的多做一些,难做的就晾在一边。现在不行,区、镇、村的工作都一根绳拴着,大家一起做,想“悠着点”能行吗?老马说,现在,全镇12个村的村干部碰面,就在打听谁有好的办法。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驻村干部蹲点一段时间后,提出“做给村干部看、帮着村干部干、留给村干部办”的工作法,很受村干部的欢迎。具体而言,就是指导员“亲自动手”做村里从未做过或难以做好的工作,如机关党支部活动的一些规范做法,对村里特色做法的提炼,带有时效性的好信息的撰写工作等;“手把手”帮着村干部做通过点拨可以很快让村干部明白的工作,如怎么开座谈会听情况、梳理问题,如何规范记录党支部或党小组活动,怎么做好资料积累和文书档案工作等;“放手”由村干部自行完成一些常规性工作,如一般信息的撰写等。不少村干部渐渐明白了: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要求、标准,也要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支部。秦骞的《驻村日记》里有这样的文字记录:区委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使80%以上的村党支部成为“六有”党支部。“六有”是指:有朝气蓬勃的组织生活,有勇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有考核评议的规范制度,有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有群众拥护的浓厚基础,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区委要求党员干部提高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意识,问计于民,扎实工作,做到“眼中要有活”,能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问题和面临的危机;“心中要有图”,假如没有理想、规划、蓝图,碰到问题,两手一摊,怎么让农民跟着干呢;“干中要有情”,为农民办事要有感情和激情,感情是持久力,激情是爆发力,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做大事。
翻阅廊下驻村指导员的《驻村日记》,记者从字里行间体味出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