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消息(记者 张克果 通讯员王文江)昨天下午,市民初女士向党报热线反映,她在市区一家首饰加工小作坊修补金项链时,作坊主趁她不注意,偷偷截去一块金子,幸亏她及时发现,没让作坊主沾了便宜。
初女士说,当天上午,她拿着自己断成两截的纯金项链到这家首饰加工点去修补,在量完项链的尺寸后,作坊主用小锤把项链两个断口敲薄后,便在柜台的抽屉里进行焊接。 由于柜台很高,初女士看不见作坊主是怎么操作的。忽然,一声轻微的断裂声从柜台里传来,初女士立即感觉其中有“猫腻”,便迅速走进柜台察看,原来,自己项链上被敲薄部分被作坊主掰掉了一块。面对初女士的质问,作坊主哑口无言,只好在初女士的“监督”下将项链修复。
针对初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咨询了市消协有关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饰加工小作坊里经常发生“偷金”现象,作坊主一般通过以下手段对首饰进行“瘦身”,谋取不义之财。一是在天平上做文章。顾客的金首饰本来5克,放到小天平上称却成了4克,然后再在4克的模具中铸造首饰,多余的就被从模具上截走;或者使用两套砝码,加工前称时使用重砝码,同样偷金后再称时换成了轻砝码。二是“水中淘金”。顾客要去掉金首饰上的污垢,只要放入浓度低的盐酸溶液中即可,作坊主却使用“王水”,清洗中部分金子便溶在了“王水”里。三是“偷梁换柱”。在铸造金手镯、金手链等饰品过程中,在偷去部分金子的同时,首饰上铸些铜以保持分量。四是模具上窃金。模具和斧子上有小孔,打造中部分金银会被镶嵌其中而被偷走。
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加工首饰时,要去一些规模大信誉比较好的场所。在加工前最好能了解自己首饰的确切重量,加工后还要及时去其他部门再称量。在清洗首饰时,如遇溶液中发出刺鼻性气味,很有可能是“王水”,这时要更加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