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昨天,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活动之一,由市文联主办、市民协承办的北京民间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剪纸、风筝、面塑等30余个艺术门类的300余件民间艺术品集中展出,其中,以奥运为题材的新作品成为亮点。“曹氏”风筝传人孔令民、“泥人张”传人张宏岳等在现场表演了绝活儿。
巨型风筝《九龙百子》是“曹氏”风筝传人孔令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与其家人共同制作的。艳丽的图案勾画了百名孩童舞龙欢庆、喜迎奥运的情景。毛猴艺术家邱贻生的新作《中国骄傲》,用蚕蜕和玉兰花花骨朵制作出众多神采各异的毛猴,它们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替身,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雅典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乒乓球、跨栏、排球等项目中奋力拼搏的场景。蛋雕艺术家李雪松则在薄脆的蛋壳上雕刻出历届奥运会的宣传画。
由于熟知北京的文化历史,到场参观的市民大多能从作品中获得艺术享受。不过,外国观众面对如此精深的作品,除了惊讶和好奇外,最大的感受是“看不太懂”。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小伙子说:“这些作品看上去很美,但为什么美我却无从知道。”他曾参观过很多中国民间艺术展览,感觉展览通常缺少外文介绍,展览方也不安排外文解说员或外文自动导览机。这次,他看到“曹氏风筝”时不知道为何雄燕为蓝色、雌燕为紫色,看到毛猴也不知道它们由中药材料制成。对于艺术品所表现的中国戏曲文化、民间故事等背景知识就更无从了解了。“我专门到外文书店买过这类的书。”小伙子说,但发现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外文书比较粗糙,用词不准,仍然让他感到费解。
“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人文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忽视文化传播中的细节,恐怕会让我们的美好愿望难以完全实现。也许,在展示艺术精品的同时,更多地从外国观众的角度考虑,为他们准备贴切、易懂、易找到的解说和释义才能更好地达到文化交流和共享文明的目的。 (李洋武青)RJ188
孩子们被精美的毛猴吸引。满国强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