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贫困大学生郝洲靠打工挣钱,度过丰富多彩大学生活
档案
姓名:郝洲
年龄:23岁
籍贯:北京
毕业学校:外交学院
专业:外交学
受捐赠情况:4次,近8000元
毕业去向:备考外交学院研究生 郝洲上大学时花了50块钱报了个吉他班,虽然现在很久没弹了,但是只要他拿起吉他,就会想起已经逝去的大学时光。
“我大学过得并不苦,丰富着呢!”电话那头,夹杂着公交车上的嘈杂声,郝洲大声地说。7月5日,首次和郝洲通上电话,他正在从驾校回家的路上。学车和贫困大学生似乎有点不搭边,可是,郝洲的大学生活就是如此的丰富,他用打工挣来的钱学了很多东西。
宏志班学生考上大学
郝洲的父亲是北京知青,10岁时他才随父母从山西回到了北京。那时候全家4口一直住在爸爸厂里的职工宿舍。母亲身体不太好没工作,父亲工资又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紧张。
“我们不应该继承家庭的困难,而是要继承那种面对生活的顽强。”郝洲强调最多的便是这句话。好强好学的他争气地考上了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在这里,由于相同的家境走到一块的孩子们特别团结,就像一个大家庭,郝洲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卑。
2002年8月初,郝洲收到了外交学院的通知书,半个月后带着学费报到。郝洲急了,“半个月时间要筹5000多块钱根本不可能。”
眼看报到期限一天天近了,郝洲最终盼来了幸运之神,在最后关头申请到了2000元新长城助学金,再加上街道办资助的1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的大学不苦”
郝洲不爱说自己的大学有多苦,“老提多苦干吗?”郝洲说,他已经很久没有买过新衣服了,但他不在乎这些,“也许因为是男孩的缘故吧。”
在大学的时候,郝洲曾有一次和同学打赌,要连续一星期吃免费汤加米饭,吃了一顿他就饿得慌,没能再坚持下来。郝洲说了,吃的方面不能亏待自己,每顿必吃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打工的事自然就不能间断了。从大一开始,郝洲就开始做家教。勤工俭学时,郝洲为学校宣传栏贴过报纸,不管刮风下雨,他必须每天坚持,这样他才能换来15元一天的劳动所得,饱饱地吃上一顿。
学校的宣传栏不少,换一次报纸就得一个多小时,一张张扯下来再把新的贴上去,有些地方玻璃还破了,不小心就会划伤手。下雨时还得特别小心,不能让雨水淋坏了报纸。
其实说不苦那是嘴上的事,郝洲压力大时,经常想些开心的事来减压,或者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曾想瞒报家庭经济状况
大三、大四,郝洲用“非常多”来形容自己的社会活动。
献血、植树……这些事让他从自己身上看到了闪光点。
“既然报名了,就得守信。”看着同学们献血一个个临阵退缩,郝洲毫不犹豫地卷起了袖子,从班里的替补队员成为了正式献血者。植树时,他挖坑、植树、浇水,一切都完成后回头一看,有的同学连坑还没挖好。衣服破了,他还会拿上针线缝补,同学洗衣服还要向郝洲请教……说到这里,郝洲把头往后稍仰了仰,一脸的自豪。贫穷给了郝洲多样的生活经历,“别人要靠父母,我可以自己解决,我觉得我应该自豪。”
郝洲笑着透露,他曾经想过瞒报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每年,学校都会发一张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不能说我一点面子也不好,曾想过是不是把它填好一点。”说完,郝洲立刻强调,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郝洲认为,家庭收入状况只是父母带给他的现状,是好是坏并不影响到他走自己的路。他完全能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大学里,该省的省,该花的花,郝洲从来不吝啬,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大三开学前一个星期,郝洲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当然,他去那里只是打工,每天350元的待遇是个很高的诱惑。“每天在前台做登记注册,要站10到12个小时,腿都站软。”咬着牙坚持了一个星期,郝洲挣到了2450元。
有了这笔钱,郝洲才得以报了驾校。“迟早要学的,现在找的这家最便宜。”对于自己的未来,郝洲已经提前做好了计划。今年一月郝洲报考了研究生,可惜以几分之差落榜。“明年再考一次,准行!”
想和捐款阿姨见面做朋友
大学四年来,一直是一位叫张立红的阿姨为郝洲捐款助学,每年2000元。他非常想见见这位善心的阿姨,多次通电话后,两人终于约在了香山见面。“很可惜啊,就在快要见到时,阿姨突然有事提前离开了。”直到现在,郝洲还没见过张阿姨。
郝洲说,阿姨在香山街道办事处工作,30多岁。郝洲想和阿姨做朋友,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关系,而是长期的友情。
另外,郝洲还提到,他希望做一名志愿者,只是一直都没能如愿。
“不要着急挣大钱,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要以学业为主。进入大学就定好自己的长远目标,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是郝洲最后送给贫困学弟、学妹们的一句话。
对话
考研失败怕捐款阿姨失望
郝洲希望等自己经济稳定了,也能资助一位贫困生
新京报:很多贫困学生都会为挣钱而先找工作,你为什么一心要考研?
郝:我这个专业4年时间的学习根本不够,有了更高的起点才有更多选择,这是我坚持考研的原因。另外,这个专业除了进外交部外,在人才市场上和其他专业竞争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新京报:考研失败的事资助你的张阿姨知道吗?
郝:知道。我很担心让阿姨失望。阿姨对我像知心朋友,她让我别有太大压力。在我接到她第一笔捐款时就决定了,等经济稳定了,一定要通过扶贫基金会或自己联系,资助一位贫困学生。
新京报:有没有因为贫穷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郝:怎么说呢,好面子人人都有点,要不也不会有瞒报家庭经济情况的念头。但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他们完全靠父母,我不比他们差什么。生活给了我应对生活的各种能力。
A9-A11版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胡杰 刘英才 李程
采写:本报记者 王殿学 王卡拉 赵琳娜 姜斯轶 赵艳玲
摄影:本报记者 韩萌 吴江 薛珺 实习生 尹亚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