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学生求职,一方面薪酬一路走低,另一方面,求职成本却年年看涨。笔者的一位同学今年毕业,尚未落实工作已经花掉了4000多元,据说这还只是一般情况,为找一份理想工作,花费超过万元的大有人在。
有人戏称这是“毕业消费”,究竟消费些啥呢?一是装点“门面”花费大。 为了让用人单位“一见钟情”,大学生求职往往要投其所好,把简历制作成多个版本,有简装的,有精装的。有的女大学生还花大价钱拍摄写真集,甚至做整容手术作为求职的“敲门砖”。这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的一身“行头”,都是靠人民币“装饰”的。二是四处“赶考”费用高。许多毕业生马不停蹄地参加多个级别的公务员考试和多家用人单位的面试,报名费、路费、住宿费、购买辅导材料的费用等,又是一大笔钱。三是“灰色成本”负担重。如今“关系”大行其道,别人帮自己找工作总得“礼尚往来”,请吃请喝,打点送礼,开销巨大。
这三道“坎”大大抬高了求职成本,给许多家庭增加了繁重的经济负担。高昂的求职成本更加剧了贫困生的弱势地位。高昂的求职成本也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造成大学生应该享有的平等就业权变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有钱有关系的能找到满意工作,贫困家庭子女找工作则是雪上加霜。过高的求职成本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界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如何降低求职成本?笔者以为需要“四管齐下”:
首先,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广开渠道,以方便大学生求职。就业难直接导致求职成本增加,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应是“开源”——增加就业岗位。其次,要净化就业风气,强化对求职市场行贿受贿、收受礼品等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督和查处,整治并逐渐铲除“关系就业”腐败现象。第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时要简化手续,降低或取消招聘会门票,尤其要推广方便、快捷、省钱的网上招聘。第四,要倡导节俭的求职观。求职不是相亲找对象,自我包装不可过度,大学生应该用才智和能力去应聘,而不是靠所谓的“行头”和写真取悦用人单位。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节俭教育,减少或杜绝求职中的铺张浪费。通过教育引导和必要的措施治理,相信求职成本是能降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