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鸡市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卫生模范城市的成功及佛教圣地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赴港、赴韩供奉的圆满成功,扶风县旅游开发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扶风新区的建设和法门寺佛都的宏伟蓝图又为扶风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一单一的旅游模式,响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化的决定》及“变文化大省为旅游大省”的号召,也为了彻底解决法门寺景区内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扶风县在原扶风宾馆基础上,打造了全新的旅游新项目——关中风情园。
扶风县地处八百里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汉唐雄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陕西省西线旅游龙头。境内地势开阔,陇海铁路、西宝铁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穿境而过,法门寺到汤峪、乾陵旅游专线横穿东西,贯通南北。有史记载,在四千年以前,扶风境内的渭河、韦河、七星河、美阳河等河谷沿岸和沟壑地段,就有二三百处先民居住生活的村落,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古老而独特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穿戴文化、乘行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风、民情、民俗。1949年的扶眉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扶风全歼蒋胡匪帮4个军9个师,拉开了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的序幕,这里也成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
为了让今天的人们重温先辈的生活,体验农家风情,扶风县在丰厚的关中民间民俗文化基础上,全力打造了以扶风为轴线,浓缩民风民俗,再现民事民情的旅游新项目——关中风情园。2004年9月1日,投资8000多万元的关中风情园竣工。整个园内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明清建筑群,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重新挖掘修复了许多流传已久的民间工艺作坊,如手工挂面坊、土樑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各类小吃加工坊、织布坊、民间工艺品展坊等,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劳动生活场景。同时,园内收存并保护了大量的石器文物,如汉代石羊、拴马桩等。
近年来,作为宝鸡市旅游接待的东大门和宝鸡旅游的龙头企业,关中风情园年创收入1800多万元,每年可向国家上缴利税12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转化粮食深加工30多万公斤,有力地带动了附近农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由于其很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吸引了每一个到这里的游客亲自动手学织布、学纺线、学犁地、学种粮,感受农家乐的情趣和兴致,当一回真正的农民大哥大嫂,纯正的关中农家生活使关中风情园每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承接各种大型重要会议30多次,已成为宣传陕西特色农业、饮食文化和风情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了法门寺旅游景区的一个新亮点。
(本报记者 刘汇 向红 通讯员 曹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