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表示担心,并致力尝试让它“矜贵”起来
大型民族音乐会《岭南变奏》昨晚在星海音乐厅上演,引起轰动。兼任音乐总监及指挥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顺表示,希望借这次尝试让广东音乐不再只是“饭市音乐”,重新登上音乐厅的殿堂。
在业界看来,这次音乐会十分“冒险”:因为昨晚选用的十几首曲目,全是新创作的岭南音乐;除了领衔而作的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外,其他参与这次命题作曲的全是非广东籍的青年乐人;作品用现代音乐手段表达传统岭南音乐语汇,而且取材涵盖广府音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汉调音乐(客家音乐)等三大岭南民间乐种。这样大胆的尝试,是多年来中国传统的民乐团所不曾有过的。
昨晚,人们在舞台上看到了熟悉的广东音乐“五架头”,但它不仅自成一体,还和整个乐团形成“淡入”、“淡出”的关系,颇有交响乐、协奏曲之风;取材自潮州筝曲《胡笳十八拍》的《云山雁邈》,将古老的音乐主题变奏、重构,恢弘大气……
刘顺介绍,提高广东音乐的艺术品质是命题创作这台《岭南变奏》的最大动力。中国民乐已走到一个尴尬境地,传统民乐无市场,众多地方乐团争相效仿将其随意改编、庸俗复制,却不从事严肃的艺术生产,在票房上可能“富”了,却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矜贵”。广东音乐名满天下,当今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中国民乐作品几乎都是广东音乐,但近年来也多在饭馆茶楼作背景音乐或茶余饭后供自娱自乐,虽然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却在艺术上少有发展,更难登上音乐厅的大雅之堂。陈佐辉说,作为专业乐团,他们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最困难时一年只有三五场演出,还多出于行政指令,演奏些根本不需要排练的烂熟陈曲———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广东音乐要从“饭市”重新走向“音乐厅”。
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昨晚,不止一位观众对记者说,还是觉得有的曲子“不像广东音乐了”,可能与年轻作曲家们对广东的陌生以及人生阅历尚浅有关。但更多的音乐界人士表示,这种探索难能可贵。(记者邓琼,通讯员闭嘉丽、实习生张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