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广东湛江特呈岛坡尾村,群众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陈武汉”——出海归来的渔民,网破了,找他补,船坏了,找他修;网箱养鱼户养了鱼卖不出去,找他联系买家;台风来了,船推不进避风港,找他帮忙去推……
约了两天,记者才见到陈武汉——个头不高,壮壮实实,有着海边渔民特有的红黑色皮肤,说话时两道起伏的浓眉引人注目。在坡尾村的海滩边,满头大汗的陈武汉正在修整一条花了2000多块钱买来的快艇外壳(右下图,吴齐强摄),他告诉记者,配上一个1.9万多元的发动机,就可很方便地巡查深水网箱了。
话没说两句,武汉的手机响了,是农业生态观赏园工地打来的,武汉说声“抱歉”后骑着摩托车赶去了。带着遗憾,记者去了武汉家里,和村头屋尾的村民闲聊。
痴心不改“义工”本色
陈武汉是特呈岛坡尾村的青年渔民,1994年起从事海水网箱养鱼,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特呈岛时,曾到他家座谈。总书记亲民爱民的风范,为民利民的魄力,激发了陈武汉对集体和公益工作的热情。
800多年来靠天饮水的特呈岛开始安装自来水,本来挖掘水管敷设沟的工作由施工队负责,但进度较慢,为了让村中的乡亲早日饮上甘泉,陈武汉发动了十来个村民义务挖沟。
村里要盖文化楼了,陈武汉比自家盖新楼还高兴:“村民们从此将有一个读书的地方了!”一个多月,他忙碌在工地上,拆除旧屋,搬砖运石,装车卸车,什么都干,都是无偿劳动。文化大楼建好了,他“尽点心意”,捐钱帮助购置设备,还专门买回一些关于水产养殖和防治鱼病的书籍。文化楼开放期间,他还成了义务管理员。
陈武汉如今已成为坡尾村党支部书记,但他不改“义工”本色,每天早上6点钟,他坚持清扫坡尾村几百米的村道。他积极带领群众,努力改善村中生产生活条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们不能让村民失望
等了一个多钟头,武汉赶回来,带记者来到海边。他指着密密麻麻的渔排说,近几年来,浅海网箱养殖鱼排密度过大,养殖品种有限,鱼价也不好,养殖户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武汉联合村中8名养殖能手建起了广东第一家股份制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社员的增收。合作社租用深水网箱8个,放养优质鱼苗10.2万尾。合作社刚组建头一年,就产销军曹鱼等达3.7万公斤,产值101万元,获纯利30多万元。
不少投资者高薪聘请陈武汉去海南发展,却被他谢绝了。他坦诚地对记者说:“海南养鱼环境优越,我也知道。但坡尾村乡亲们更需要我,我不能走。”
有人笑陈武汉傻,说他把赚大钱的机会让给别人。陈武汉笑道:“村民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村民失望。”现今,合作社已发展到42户社员,近期计划让坡尾村1/3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发挥合作社海水养殖的示范引导、吸引辐射作用。陈武汉以他的实际行动成了致富奔康的带头人。
转变观念再难也要干
“思想观念的转变最难,再难也要干”,武汉有些忧虑:海湾的养殖环境不像过去了,市场也变幻莫测,必须充分发挥坡尾村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增强“造血”功能。村民们开始不理解,几百年习惯了捕鱼养殖,羡慕岛外的好日子,又不愿走出海岛,还怕外人进来占便宜。
几经周折,坡尾村以土地入股,与湛江中鑫有限公司合作,投入巨资建设农业生态观赏园。该项目首期占地200多亩,集旅游、娱乐、饮食、渔家文化、海上浴场、度假于一体,另附有菜园200多亩供广大市民和游客认种,让人们体验劳作之乐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该项目的建成,村集体不但可以参加分红,还能解决富余劳力的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陈武汉深知这个道理。他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文明乡风进农家活动,在村口、村道设立了宣传牌、宣传栏,开展法制宣传、科普宣传,实行村务公开,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如今读书竞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坡尾村成为没有黄、赌、毒、斗殴等不良现象的文明村。
“共建文明生态旅游新渔岛,同沐和谐渔村发展好春光。”告别时,陈武汉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