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卫康)“最近脸色好了,精神好了,到哪里去休养了?”听到这些问候,曾患有鼻咽癌的梁秀平就乐滋滋地告诉街坊,“我只是去了老人院,不用再为家务伤神劳累,和老人家一起很开心。自从到了老人院,我不用再去医院看病了……”据了解,像梁婆婆这样进入老人院后精神满足,越活越开心的老人为数不少。 “我现在不用再干活了。”原广州橡胶厂的老干部梁婆婆笑着说,“我现在安心在老人院度晚年,享受生活。”
为减轻家人负担入住老人院
原来,梁婆婆身体一直不好,“1978年,我患有鼻咽癌。1990年又患胃溃疡,胃切了三分之一。每次住院都很难熬,两个儿子就轮流来看护我,帮我擦身,换大小便。去年,我的病情又复发,到医院留院观察。”
“老是要家人照顾,这样也不是办法。”梁婆婆唠叨着,“不过,入老人院前我的思想还是不通。社会上的老说法是没儿没女的老人才到老人院,我又不是没人照顾,为何要去?”但经过思前想后,梁婆婆今年3月终于决定在距离家门口不到5分钟路程的老人院“安家”。据金德安老院的负责人回忆,梁婆婆刚入院时闷闷不乐,样子比较憔悴。如今梁婆婆十分活泼好动,成了老人们的“开心果”,在活动中经常被老人们推荐为代表发言。
送老人入院不是卸包袱
金德安老院李医生说,很多老人家刚到老人院都会不习惯,误认为家人将他们抛弃了。其实,到老人院的消费比在家的消费要高,如每月费用,即使老人能自理也要800多元,而要人照顾的要1000多元。如果家人是对老人家不好的话,家人怎么会花较高的费用送老人到老人院呢?
据专家介绍,老人们退休后从社会走向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缩小,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理发生老化,时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猜疑笼罩,使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他们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藉。
到了老人院,两三个知己朋友海阔天空地“侃”上一阵子,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家长里短;大至国家政治时事和社会新闻,小至凡人琐事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老人通过聊天,既可缅怀留恋过去,又可憧憬幸福晚年,还可交流饮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经验,老人们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
高伯伯、黎婆婆……金德安老院负责人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金德安老院有80个床位,目前已经有66个老人家入住。老人院的集体生活让老人们获得了精神满足,老人在群体中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在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我,原来“胆小怕事”的也健谈起来,还有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也要报名参加横渡珠江,挑战自我,后来家人不同意才作罢……
生活平淡却快乐满足
“同房间的婆婆行动不便,我有时间就帮她拿饭,拿毛巾……”梁婆婆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时晨运,做早操,然后吃早饭,看报纸、聊天……生活很充实,也不用再为家庭琐事动脑伤神。我还打算教大家做早操、跳舞。”
在年轻人的眼里看来,梁婆婆每天的生活非常平淡,但是,她却是享受着快乐和幸福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