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单一,猪价下跌,收入减少,使已经走近小康边缘的山脚村养殖农户愁眉苦脸。
山脚是织金县八步镇有名的养猪专业村,90%的农户常年从事烤酒和种植绿肥养猪,2005年全村出栏肥猪3500头,养猪成了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6月15日,记者走进村党支部书记黄海兵家的圈舍,两排整齐的铁笼让人感觉到,山脚村养殖科技水平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仔细一看,40个铁笼里只有20格关了20头均重200余公斤的肥猪。以前的每次参观采访,他家的圈舍虽没这么“豪华”,但常年保持着40-50头猪的养殖规模。按理,现在的养殖条件好了,应该多养些才是。
问题的症结,还得听养殖者说。
“2005年上半年以前,每公斤肥猪的价格在9元至10元之间,那时每养一头猪能赚上200多元钱,现在肥猪的价格跌到每公斤6元左右,养一头猪顶多才能赚到50至60块钱。这样一来,全村一年少收入将近60万元,人均收入减少300元。”黄海兵一脸苦水。
黄忠学是该村的养殖大户,常年存栏肥猪50余头,母猪30余头,一年可产仔猪600余头,而现在母猪的数量依旧,肥猪的数量却减少到20多头。黄忠学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以前,每公斤猪要卖10至11元,那时养一头猪要赚100块钱左右,而今,尽管想办法降低饲养成本,每头猪至多能赚30块钱。”
村副主任黄军家整齐的两排铁笼里还关着10余头200多公斤重的肥猪,按以往的习惯,肥猪长到150来公斤就可出栏。黄军说:“6元一公斤的价格卖了太可惜,再喂看一看。”
“尽管猪价低,赚头少,还得喂啊!因为只会烤酒养猪,没有别的出路。”村民罗成粉道出了山脚村人的共同心声。
在山脚村养殖户们愁上心头的时候,与他们相距仅几公里的水塘村养殖户却笑容满面。
水塘村同样是八步镇的养殖专业村。过去,村民们主要是利用绿肥及其草粉从事养猪和瘦牛育肥。全村每年出栏肉牛2500余头,肥猪2000余头,牲畜饲养仍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现在,村民们的养殖兴趣皆转移到养牛上。
走进村主任王发荣家,以前一半关牛一半关猪的圈舍里而今全部关了牛。王发荣笑眯眯地对记者说:“前天刚卖了15头给深圳客商,现在圈里的10头还没达到育肥标准。”王发荣介绍,去年下半年猪价下跌后,他就没有再喂肥猪了,而是将整个场地用来育肥瘦牛。去年一年他共育肥出栏肉牛50头,出栏20头肥猪,杀4头肥猪过年,才赚了2万多块钱。今年不再喂猪了,全部的绿肥草粉都投入瘦牛育肥,预计收入会比去年多。
采访中,记者问在场的村民王正祥。“现在还养猪吗?”“只喂两头来过年。”王正祥说,“现在猪价低,喂猪不划算。我们村的村民除了喂过年猪外都没再养肥猪了,大部分村民都改来搞瘦牛育肥。”
“山脚村离我们不远,长期以来,他们那里都是从事烤酒养猪,产业太单一,遇市场风险,必定会受到冲击。而我们村不同,既会养猪,又会养牛,养猪不赚钱就养牛。”采访中,王发荣直言不讳地道破山脚村村民吃亏的“天机”:“山脚村的地理优势与我们村差不多,有那么多的圈舍,还有酒糟,这些都有搞瘦牛育肥的条件,如果鸡价好,还可发展养鸡,只要顺着市场走,养殖大有搞头。”
作者:王官福 刘莹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