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明水果交易市场的批发商一半以上是泉州人
隔江望三明
早报记者泉三行(延伸)
第一部分:
影响——三明市接受泉州辐射
影响:
7月4日,早报记者从泉州出发,经福厦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抵达三明,在三明市区采访了三明市政府山海协作办公室、三明市旅游局、泉州人在三明设的商会及泉州人聚集的三明市水果交易市场等。
没体验过目前泉州到三明的路途,是不会有那么深的感受:路途遥远,行车时间长,山路险且弯道多。
泉州和三明需要有一条直达的高速公路。目前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将成为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三纵四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我省发展至关重要的交通干道,不仅能北连京福国道主干线,还可以和规划中的浦城至南平、三明至龙岩、龙岩至广东梅州等高速公路相连,向南延伸构成纵贯我省西部山区的南北快速通道。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能完善国家和福建省的公路布局,而且能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公路大通道的整体效益。
“泉三”高速公路的建成还将缩短闽南“金三角”地区与华中地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往西延伸纵贯闽赣湘三省,西通巴蜀,与中西部地区公路干线网联网,可成为沟通南亚、大西南与东南沿海的便捷大陆桥。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泉三”高速公路建设是促进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战略的重要措施,对促进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有关专家预测,“泉三”高速公路的建成必将构筑起泉州的大交通网,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促进泉州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作用。(早报记者安伦姚炳辉 江海苹文/图)
泉三高速开通后 民间对接更频繁
2004年4月,泉州、三明两市结为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合作城市。和泉州结对,接受泉州等沿海城市的辐射,三明人已做好了准备。
“三明接受泉州的辐射,更多的不是政府搭台、牵项目,而是民间的主动对接、接受辐射!”三明市政府山海协作办公室区域协作科科长沈杰道出了泉三两地间经济对接的重点。
三明和泉州的经济具有互补性,长期以来,两地的民间经济交流比较多。据沈科长介绍,去年三明引进泉州民间资金就达9.21亿元。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后,这个数据还要增长。因为泉三高速一通,将直接缩短泉州与三明之间的时空距离,更有利于两地的往来。精明的泉州人会先到三明抢占商机。如今,泉州乃至闽南的很多产业正面临转移,三明土地资源丰富,不仅地价比泉州低廉,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水电资源也很丰富,在惠华工业区里每度电的最低价才0.20元,这些条件使得不少泉州企业纷纷到三明设厂。
其次,泉三高速开通,泉州乃至沿海地区的产业得以延伸到三明,也使三明的产品走得出去,泉州有不少国家名牌产品,晋江服装、南安水暖等产业都颇具规模;而三明在医药化工、机械、冶金、林场加工都具有优势,更应主动与泉州对接互补。
第三,泉州和三明两地的人缘、法缘相近。到目前,三明引进的资金中,泉州投资的占大多数。但是,投资的项目还不够大,局限于民营投资为主,政府可适时引导大项目落户三明。
作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两地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契机,也就是两地大合作的开始。泉三高速将使泉州、三明成为台湾产业外移与合作的新基地,对推动两岸“三通”和祖国统一大业,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三明的泉州人 做生意将更方便
三明是座移民城市,市区人口20万,三明本地人仅有几千人。在这个城市中,很多地方是“闽南村”。比如三元区的星桥,多数是安溪人;中村乡四瑶村,村民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迁来的惠安人;莘口镇的沙阳、楼源两个村,村民也是以泉州人为主。
建国以来,泉州人移居三明有过几次高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明开始建设工业基地时是一波;1969年开始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又把一大批泉州人送来了。如今,三明市区的“三钢”、“三化”、“三重机”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中,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人占了多数。
7月4日午后,记者抵达三明市后,直接来到坐落于三明三元区工业中路的三明市水果交易市场。这是闽西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这里的水果批发商一半以上是泉州人。
据三明市水果交易市场负责人黄奕连介绍,他是南安梅山镇人,1975年来到三明,至今已整整31年。他说,三明市水果交易市场从1996年开始动工,市场开业以来,至今已发展到47个商号,大部分都是永春、南安人。这些商行家家盈利,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营水果品种达八十多种。如今不仅是三明地区内的果商到市场进货,远到南平、邵武、龙岩、连城、江西等地的客户也到这里进货。水果丰收的夏秋两季,批发街通宵达旦都有运送果品的货车往来。
“如今交通状况越来越好了,城市间往来也密切多了。”说到“泉三”高速公路,黄会长感触颇深,“最早我来三明时,从泉州到三明基本是土路,经过永春下洋,永安桃源等,而且沿途大多是单行道;以前和我做生意的很多外地司机都害怕走这条路,他们都很佩服福建的司机走山路的本事。后来,我选择了火车,先从三明到集美,然后再转汽车回到梅山老家。高速公路修起来了,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泉州,到时就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市场里的黄建清也是来自南安梅山。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三明的,一来就从事水果批发生意。比起黄奕连,黄建清经常要自己开车运送水果往返泉州与三明之间,更明白现有的路况,也更关心“泉三”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
黄建清主要做泉州和三明之间的水果异地互补生意,根据季节的变化,什么季节调什么货,一般来说春夏主要是把泉州的杨梅、龙眼、枇杷运到三明去卖,而秋冬则把三明盛产的蜜橘、雪柑、芦柑、脐橙、黄花梨运到泉州,通过长期以来建立的销售网络,销往泉州各地。而往返两地之间的路程,则主要依赖三郊线。
提起这条路给他做生意带来的不便,黄建清更希望“泉三”高速公路早日建成。他说,水果的表皮最怕碰伤,沿途的路面不好,经常使水果表皮碰伤,造成生意上的损失。三郊线只是一条省级山区公路,平时用货车运载从三明到泉州一趟一般要花七个多小时。若是遇到交通阻塞,则要拖延至十来个小时。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碰到最长的一次堵车,仅这段路黄建清就花了16个小时,结果造成车上的水果滞销。
“对于我们做水果生意的人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赶时间,才来得及应付各地前来的客商批发水果。”黄建清说,路好了,行车时间缩短了,不仅能保证水果的新鲜度,还可以避免路上水果碰伤。
当记者告诉黄建清“泉三”高速2009年就可以通车时,他显得有些兴奋:“这很快啊,早一天好,早一天对生意有利!路修好了,还可以经常回南安看望父母亲。”
更多的各地游客 走进三明看风景
待“泉三”高速公路通车后,到三明旅游,极为便利。
三明大好的风光深受泉州乃至闽南市民的欢迎,沈杰认为,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一旦开通,还将带动闽西南的旅游业。银福高速经过三明,不少江西、浙江、上海的游客都过来玩了,泉州等福建沿海城市届时来三明玩的游客也不会少。
三明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罗金华告诉记者,从三明的角度分析,泉州乃至整个闽南这块旅游市场还没有进行开发。闽南是块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从之前统计的来三明的游客数据显示,50%至60%的客源来自闽南。
现在,游客到三明游玩,整体受交通的制约很严重。假设从泉州开车到三明,现有两条路线。一是走高速。从华侨大学附近的泉州高速路口上同三高速公路,在青口下,经福银线,上京福高速公路到三明,约需4.5个小时。二是从泉州出发,过南安、永春,经大田,然后到三明,也需四个多小时,如果遇上修路就需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闽南到三明的线路,途中弯道多,时间长,危险性也大。如果游客要来三明游玩,利用周末两天时间,路途就要花去一天时间,路上耗时多,很不划算,而且游客也很怕走山路。这样一来,三明的旅游只能发展短线旅游(一两天时间),三明有名的景点还是有的,三五天线路的旅游发挥不出原有的效益。而且,由于交通的制约,很少游客选择周末游三明,现有大多数游客则选择黄金周的时间,这样,就大大浪费了三明的旅游资源。
罗金华表示,如果单纯地说“泉三”高速公路会给两地旅游带来影响一下子无法预测,那就拿今年年初刚通车的银福高速公路来说。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仅上半年,到三明泰宁大金湖旅游的游客就达到74万人,比去年比增69.6%,旅游收入上涨117%。这就是高速公路带来的效应。相比之下,“泉三”高速公路一旦通车,带动的不仅仅是闽南这个市场,更广阔的还有广东、金门等市场。现有三明的48家旅行社、36家星级饭店已为接受更多的游客做好了准备,高速公路带动的不单是旅游的发展,还将给三明市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旅游的对接也是相互的。泉州的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开元寺、清源山等都是非常著名的,三明不仅是旅游地,更多的还是旅游的客源输出地,“泉三”高速公路一通车,也势必引发三明人往闽南方向跑,让两地的旅游形成互动。
第二部分:
见闻——三明段炮声催醒群山
关于泉三高速公路,三明市泉三高速公路公司总经理张燕清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修公路,要慢慢来,确保工程质量。”
与平原地带修高速不一样的是,三明路段基本是连绵曲折的山路,而且福建还是雨季多发地,前段时间的雨季,使大部分工程不能施工。
据张燕清介绍,泉三高速有不少工程难点。首先是桥梁、隧道比例大,泉三高速必须穿过很多山峰和河流,大田县境内67公里的一段,桥梁和隧道的长度比例要占到全程的43%%。其中,三明段最长的隧道要属三阳隧道,全长4567米,目前两个洞口分别开挖了200多米和100多米。
地形地质复杂是泉三高速建设的另一个难题。由于山区矿山多年开采,地下有比较多的采空区,有的地方还含有铀矿。三明段的山区虽然石山很多,但山石比较碎,用于路基的条石很难找,只能采用片石混凝土来代替。
7月5日,在三明市区采访完相关人士,记者一行上了省道306线返回泉州,沿途采访泉三高速三明段的施工进展情况,记录下了一路的点点滴滴。测量背着火药进隧道
工地里的守望
蔬菜卖进了深山里的工地
工人翻看早报关于泉三高速的报道
放炮隧道旁地动山摇的经历
车在动,车外的风景也在变化,不变的是省道两旁经常能见着的诸如“泉三高速公路SMA4合同段第4#便道”之类的指示牌,目光追随便道探寻过去。那是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工人们不仅沿山建公路,而且在有时抬头就可以看到迎面半山腰上就有一个隧道在开挖。
印象最深的当属三阳隧道施工现场,这是泉三高速公路全段最长的隧道。我们抵达的时候,隧道的右洞正准备放炮,隧道内施工的工人陆续走出来,看到记者站在洞口拍照,浑身湿漉漉的杨师傅特意叮嘱说:“马上要放炮了,站在这里不安全,快点走开,冲击波很大。”
虽然已经走了几天泉三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但还没经历过放炮,难免有所期待。一切准备就绪,只听“轰”的一声,大地为之颤抖,右洞内的烟雾冲出洞口,白茫茫一片,一旁的变速风机启动起来,排出隧道内的烟尘。就在右洞点炮不过10分钟左右,烟尘还没散去,工人们背着火药,走进了左洞。
除了工地施工热火朝天,沿途风景也显示出三明百姓对泉三高速的期待。不少小餐馆直接打起了“泉三快餐店”、“泉三餐厅”等广告牌,而诸如“修建泉三高速,造福三明人民”标语也是沿路可见。
蔬菜有人拉到山里工地来卖
工地在山里施工,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是众所周知的,对工人们来说,每天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是一件大开胃口的事。在泉州段,我们就碰到要走上3公里路才能买到菜的情况,当时工人们就反映,要是有人把菜卖到山里来多好。
在三明大田县石牌镇李仔仑大桥工地上,记者就碰见了在工地卖菜的乐女士。当时,乐女士正蹲在地上看电子秤,几个工人手上提着些蔬菜和水果等着她结账。
乐女士是山脚下小胡村的,年前还在镇上卖服装,后来听说泉三高速施工了,刚好服装生意冷清,索性就到山地里卖起蔬菜来。为了卖菜,乐女士特意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摩托车,每天能载上两三百斤的蔬菜,往返于各大工地。一大早,丈夫把批发过来的蔬菜交给她,等菜卖完了天也黑了。
“农历二月,工地都开工了,我就开始卖了。虽然利润低些,但一天能卖几百块钱,比卖衣服划算多了。”乐女士说,虽然比卖服装苦,但生意好,不愁菜卖不出去;而且跟工人们熟了,他们有时候想吃些鲜菜或者水果,都会托她第二天卖菜的时候捎上一点。
记者打量了一下乐女士卖的蔬菜,品种不少,有一二十种,丝瓜、茄子、空心菜、香菜、青椒……家常菜基本上都有,还有诸如蛇豆等当地的特色菜;车上还堆着几个西瓜,一筐葡萄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因为工地的工人大都来自外省,能吃辣,乐女士也没忘了卖辣椒粉、干辣椒。由于熟悉的缘故,工人们可以自己拿着塑料袋,随意挑选,然后拿着菜排队等着过秤。
从李仔仑大桥工地往深山里走,还有上井洋大桥、三阳隧道等施工现场,也都可以看见乐女士的“流动蔬菜店”。山里深处,很多工人正等着她的菜准备做晚饭。
工人有的来自青藏铁路工地
无论是修高速公路,还是修铁路,工人们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对于福建的很多人来说,7月1日刚通车的青藏铁路显得很遥远。而对在李仔仑大桥工地上的朱永泰、王长海、田又旭三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们来说,可一点不陌生。他们从2002年开始到今年的4月份,一直在青藏铁路上作业,而且他们修的则是青藏铁路的最高峰唐古拉山口,那里海拔高达5300多米。
田又旭说,他们6月初就过来了,没能等到火车开通,有点遗憾。但是干他们这行的,流动性很强,永远没有固定的所在地。他今年30岁,却已经是修了十多年的路,早已习惯各种的恶劣条件。
对比起青藏铁路跟泉三高速公路的施工环境,朱永泰说,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段是最险恶的一个路段,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肯定大过泉三高速公路,但是泉三高速公路也有它的硬骨头,诸如施工条件不好,山路弯且险,地质条件也不好。另外,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这边的天气太热,有时候坐着还是直冒汗。
“在青藏铁路施工时,我们一年四季棉袄不离身,七八月份干活也要穿上棉袄,在这边脱光了衣服都嫌热。”田又旭说。
隧道两头挖要靠先进测量仪
三阳隧道是目前泉三高速公路全线挖得最深的隧道,全长4567米,目前两洞口分别挖了200多米和100多米。走了这么多站,每次施工人员都会向我们介绍隧道是两边同时挖掘的。我们不由心生疑问:两边同时挖掘,如何保证双方能接得上呢?
在隧道口,记者碰到了现场负责测量的石瑞洋师傅。他告诉我们,整个隧道在开挖之前都设置GPS控制点,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激光测量仪器,保证双方挖掘接口误差不超过30厘米。操作仪器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每隔几天都要测量校准一次,挖掘的双方每半个月都要碰头一次,商讨挖掘进展以及作简要分析。施工队在施工前,都要让负责测量的人进行控制点的核对及放样,这样才能根据放样的位置来进行开挖。
石师傅一边介绍,一边让一旁的工作人员示范给我们看。我们看到离隧道洞口五米远的地上,画了一个固定的红点(那是在隧道开挖之前就在隧道口测量设置的GPS控制点,两边都有),测量的三角仪器就架在这红点的正上方,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回头记录相关的数据。
正看着,隔壁的洞口点炮了,地动山摇。石师傅说,点炮有时会导致地面移位,连固定的红点都不作数了,这就需要花更大力气来测量,才能保证隧道对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