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安交通治安分局抓获一特大聋哑人盗窃集团。其组织严密,通过暴力殴打等手段掌控着成员。
掌握扒手们命运的人———是个秀气的聋哑女孩张某,24岁,重庆人。
眉目清秀,斯斯文文,看上去像个学生。 谁能想到,她管着十来号人,心狠手辣,是个劣迹斑斑的惯偷!记者与她面对面,试图找到她的人生轨迹在哪里拐了弯。
扒手们对她又恨又怕
眼神里,流露着与她年纪不相称的沧桑。
张某威信很高,她是团伙“老大”唐某的女朋友,在团伙里,属她学历最高,水平较高,堪称“军师”。她和唐某操纵着盗窃集团,扒手们对她又恨又怕,“她很精明,记账特别仔细,心狠,一旦发现我们私吞,就打我们……”
孤独让她走向犯罪
1997年,张某从聋哑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父母是农民,不懂手语,16岁的张某感到“孤独”!
一次,她认识了一个阿姨,阿姨慈祥地摸着张某的头说帮她介绍工作。
阿姨让她和两个男孩去汽车站偷。“如果我不去,他们就会打我,没饭吃!”张某情绪激动起来,她摸着心比划着,大概是“恨”的意思!
张某凭借聪明得到“老大”宠爱,并派她去宁波“设点”。2003年,她先后在宁波上海被判刑入狱。
出狱后,她与唐某等人到了杭州……直到被抓。张某在纸上写:“我宁可被抓到,也不想回去,回去没人理我。”
形成特定的“哑文化”
聋哑人犯罪多为流窜作案。主要成员以省或地区聚集,有的踩点后,通过手机短信联络同伙来作案。
办案民警说,聋哑人犯罪团伙成员以青少年为主,处于犯罪高发年龄,同时,聋哑人又特别需要关爱,容易被团伙领头人诱惑和控制。
团体有了特殊的凝聚力,继而发展成为团体共同规则和价值观,形成特定的“哑文化”:服从领导,服从集体意志。
预防要建立家庭监控机制
聋哑人聚集的单位和场所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员单位,公安机关做好防范。但要预防聋哑人犯罪,仅靠司法部门努力是不够的。
杭州市聋哑学校徐老师认为,首先应建立家庭监控机制。很多聋哑人与家人存在沟通障碍,不能及时发现聋哑人犯罪苗头。其次,社会应倡议组建聋哑人协会或俱乐部。如英国聋哑人协会就有为其办报纸、出版书籍资料、制作录像带、咨询服务、手语服务等功能,消除聋哑人不平衡心理,减少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