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天坪镇——乌江江界口渡口——瓮安县珠藏镇。
里程:上午14公里,下午18公里,全天共32公里。
路况:上午湿滑山路,难走,打保护绳。下午省道公路。
11:30,《我的长征》全体队员抵达江界河大桥,渡过乌江。
随后,队员完成第10号任务令——《乌江渡口的昨天、今天、明天》,要求队员在乌江渡口、江界河大桥等位置出镜介绍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历史故事、介绍使得天堑变通途的江界河大桥、介绍即将蓄水的构皮滩水电站。
江界河大桥就是红军当年长征中的战争要塞地,如今已建成通畅的大桥,即将在此修建电站。桥面距水面达263米,水库蓄水后水面上升150米,渡口遗迹将淹没于水底,此桥是亚洲第一的单跨桥。
中午,队员和工作人员在江界河大桥边的震天隧道中吃午饭。
【长征历史】
强渡乌江
乌江是贵州省最大的一条河流,水深流急,两岸悬崖绝壁,难以攀登,素有“天险”之称。红军渡过湘江后,西入贵州。
1931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边。乌江是贵州第一大川,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夹岸悬崖对峙,高不见顶,江流翻滚,恶浪滔滔,江上浓雾弥漫,又值大雪之后,天寒地滑。对岸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红军处境十分困难。军团长林彪向耿飚亲自下达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他们决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处的小路。在寒冷的江边,红四团度过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队的8位勇士首先跳进刺骨的江水泅渡乌江。但遭敌阻击,试渡失败,一位福建籍战士牺牲。入夜,突击队利用竹筏夜渡。三连长毛振华带五位勇士上了第一只筏子。3只竹筏相继出发。半小时后两只竹筏撤了回来,一只下落不明。红四团扎制了60多个竹筏,次日开始强攻。敌人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住江面。突然,对面江边响起了一阵枪声,守敌一片惊慌,立即掉转枪口。竹筏乘机靠岸。原来,毛振华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却等不到后续部队,头上距敌人工事仅几米,因此未敢打手电筒与对岸联系,便潜伏下来伺机而动。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这时,敌人的预备队开了上来,借助优势火力向红军猛扑,一营被迫撤至江边。紧急关头,师长陈光调来炮兵连长赵章成和指导员王东保。所谓的炮兵连其实只有一门炮,5发炮弹。赵章成四发四中,准确地将炮弹射到了敌群中。敌人四散奔逃。滩头部队乘势反攻,红军终于完全占领了乌江渡口。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门户。
据史料记载:
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第2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
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到马场坪,与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商定黔北部署。
1月2日,红军右纵队红1军团主力和红9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1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突击队乘坐竹伐,在炮火的掩护下,奋勇前进。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毛泽东走上浮桥,不住声地赞叹:“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左纵队红3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17时,红1军团2师先头连占领黔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猪场(今珠藏)。
1月4日,红1军团2师第6团接受夺取遵义的任务,在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的率领下,向遵义团溪方向前进。
1月5日,红9军团占领湄潭,黔军第8团溃退凤岗。红3军团进入遵义懒板凳。红1军团第2师第6团由团溪经龙坪向遵义进发,在深溪歼黔军第1营。22时36分,中央军委电令我各路红军迅速休整,准备进入反攻战。24时,红一军团向所属各部队下达《关于进城执行政策的规定》。
1月6日,红1军团第2师在遵义城外桑木垭至丰乐桥之间与黔军侯汉佑部交战。晚黔军溃败,红军将黔军俘虏押在遵义城南门。俘虏叫开城门后,红军冲进城内与黔军激战。黔军教导师副师长、遵义城防司令侯汉佑从遵义北门退往板桥。红5军团集中猪场,并以一部扼守乌江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渡口。同日,红3军团也由茶山关顺利地全部渡过乌江,并向遵义及老君关前进。至此,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全部渡过乌江天险。国民党军队围歼红军于乌江东岸与南岸的企图化为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