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7月10日电(记者陈良杰 肖林 拉巴次仁)在“雄鹰也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藏族群众给青藏铁路建设者送去青稞酒和酥油茶;在藏北高原,牧民群众组成护路队确保铁路畅通;在圣城拉萨,一些铁路建设者成为藏族群众家中的贵宾。
“不在当地征购生活物资、不增加地方负担、优先解决当地就业、送医送药、保护生态环境和宗教圣地……”青藏铁路5年建设中“不吃地方”、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的做法,换来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浓浓深情。
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认为,与半个世纪前修建川藏公路时的优良作风、几十年来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一脉相承,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建设者们继续发扬“不吃地方”的老传统,也传承了藏汉民族间的代代深情。
在申格里贡山的山坳里,铁路建设者给嘎拉嘎家里拉起电线,并救活了嘎拉嘎病危的儿子。嘎拉嘎坚持让弟弟到铁路工地上义务干活以示感激。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建设工地,筑路单位给特困户洛桑捐款,还为像他一样的几百名贫困群众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含氧量不到内地一半、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的藏北安多县,在如此严酷环境中施工的中铁十八局处处不忘群众利益:为减轻地方压力,从7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采购生活物资;将铁路部门的沙石场让群众开采,使当地群众每年增收400多万元;9000平方米的临时营房按永久性房屋修建,铁路工程结束后免费移交给地方实施牧民安居工程;中心医院每年为沿途群众接诊几百人次,各卫生所还经常深入牧民家中进行问诊。而当地淳朴的群众,每逢佳节,都会给十八局职工送来酸奶、酥油茶、牛羊肉等。
“维护藏族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胜枚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说:“铁路建设还始终贯彻环保原则、尊重当地风俗、保护宗教圣地。”
拉有玉说,为避免惊扰那曲扎木天葬台,施工中绕道取土,每月因此多花200多万元。西藏达扎寺第四世活佛达扎单增格列说:“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相信每一位藏族群众听到了也会感到高兴的!”
“你维护群众利益,群众就会拥护你。”18军老战士、76岁的藏族老人白洛说:“正如50多年前‘不吃地方’的命令使解放军得到了广大藏族群众的拥护一样。”
“当时藏区物资贫乏,毛主席要求进藏部队‘不吃地方’,在需要群众帮助时也绝不能损害群众利益。”白洛说,起初老百姓看见部队就躲。但解放军纪律严明,先由懂藏语的战士向老百姓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然后再慢慢和群众交往。每逢修路占用群众耕地、需要木料和柴火时,就与群众商议并出高价补偿。
健朗的白洛老人记忆犹新:“一般占用1亩地补偿1500银元,而当时一头牦牛才值5银元,群众乐开了怀,开始信任解放军。部队还主动给群众看病、送药,帮助百姓背水、打扫、做牛粪饼。不久,许多群众见到我就说,你们真是‘菩萨兵’!”
“‘不吃地方’是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但其内含的精神和起到的作用可是不得了。”向巴平措说:“从解放军进藏、西藏和平解放直到今天,半个多世纪里,党中央对西藏的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帮助和扶持了西藏的发展,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拥戴,造就了西藏的繁荣。”
向巴平措回忆说,西藏和平解放前人民非常贫困,“不吃地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中央对西藏没有任何索取,群众没有了“乌拉”差役和税费。上世纪80年代落实生产责任制以后,西藏农牧民也享受特殊政策,不用交农牧业税。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财政、税收、金融、建设、教育等方面给西藏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计划“十五”期间国家对西藏投资和财政补助700多亿元。
向巴平措说,从修青藏铁路不需要西藏配套资金,到八廓街上商贩的税费优惠,处处体现出中央对西藏的关怀。西藏现在的年财政收入才10多亿元,而支出是180多亿元,绝大部分靠中央的转移支付。西藏每年基础建设项目也多由中央和兄弟省份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