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始于唐代,因砚石在古徽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石质坚润、纹理缜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是歙砚的特点。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县的歙砚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渊 源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 宋人洪景伯的《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地名),见到山溪里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歙砚由此始闻天下。1976年在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收藏的珍品。
唐元和年间,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已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书法家都曾为歙砚作诗称颂。宋代诗人黄庭坚一生酷爱名砚,他在《砚山行》中赞誉歙砚“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制 作
歙砚的制作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其中以雕刻艺术为中心。砚雕分徽、粤、苏三大流派,而歙砚所属的徽派素以精细见长,所雕瓜果、鱼龙、殿阁、人物,无不神态入微。歙砚的雕琢,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刀雕刻。歙砚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阁、人物等,手法比较细腻,层次分明,而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
歙砚砚边多采用古器物之螭纹、云雷纹,间有流云纹、几何纹、缠枝花纹和各种变异纹饰,整个造型格调典雅、雍容大方,砚背还经常雕刻一些人物及牛、羊、象等动物。黝黑的石色,淳朴的雕刻,天然典雅的花纹,形成歙砚独特的艺术风格。
按其石材纹理,歙砚又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5大类100多个品种。总体看来,歙砚的石材纹理都兼具“坚”、“润”之质,被艺术家们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色彩上以黑色为主,且有青、绿、灰、紫、黄等。
发 展
1963年,歙砚的开采和生产得到恢复。歙砚雕刻经过历代砚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许多名家高手,并形成了多种流派。雕刻技法和设计继承传统之精华,又弃其俗气、匠气,使这项传统工艺更具收藏价值。在国事交往中,歙砚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国外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