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报网讯 (魏然记者赵琳)近日,市第一专科医院在对哈尔滨市近千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孩子都遭遇过冷暴力。专家介绍,冷暴力来自家庭和学校遭遇“冷暴力”,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冷暴力是缺乏沟通的恶果
小明上小学后经常惹老师生气,父母由于工作忙也没时间教育他。 近半年来,小明妈妈发现老师好像再也没有来“告状”,孩子也突然变得很“乖”了,但却整天闷在家里不出去,也不爱说话了。父母问他怎么回事。小明说,上课时无论他怎么举手,老师就是不喊他回答问题,还把他的座位调到后排,同学们看老师这么做,也开始排斥他,和他说话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专家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冷暴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老师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于问题学生,他们管了几次后发现毫无效果,往往就会置之不理。另外,也不排除一些老师的偏见而导致师生之间“冷暴力”的产生。
有关专家介绍,与父母、老师无法沟通,是当前困扰很多青少年的问题,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冷暴力”现象,近年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冷暴力的伤害有多大
目前,学校都有教师不得体罚学生的禁令,因此体罚孩子的行为少见了许多,然而,家长或老师有意无意间在言语或态度上对孩子造成的“软伤害”,却成了校园或家庭变相惩罚孩子的“杀手锏”。这种形式对孩子的杀伤力更大,隐蔽性也更强,导致未成年人的精神、心理受到伤害。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讲,在心理咨询中心接诊的案例中,来自于校园和家庭的冷暴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孩子呈上升趋势。歧视和白眼让孩子们消极自卑,自暴自弃。由于心理压力过重,患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冷暴力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虐待,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或者是“暴发性人格”、富于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稿件来自《新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