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望洋灯塔
屹立在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巅上的东望洋炮台、圣母雪地殿教堂和灯塔,不仅是澳门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群,而且也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旅游胜地。
东望洋炮台今昔
东望洋炮台始建于1622年,1637年扩大增修,有哨房、火药库、楼塔等设施。炮台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型,占地约800平方米,四周建有约6米高的花岗石围墙,围墙内安装有大炮,是当时澳门海岸防御的重要工事之一。现在人们看到的东望洋炮台,仍完整地保持着原貌。3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军事禁区,外人不得擅入。只有每年的8月5日圣母诞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允许公众进入。直到1976年葡萄牙军队撤出澳门后,这里才开辟为旅游景区。
现在的东望洋山炮台景区还增添了装潢现代又温馨的咖啡屋和供游人免费入内小坐和随意拿取景区资料的漂亮小屋以及卫生设施。
教堂壁画中西融合
东望洋炮台一侧,有一座古老的小教堂,也是山上古老的建筑物,名为圣母雪地殿教堂,建于1622年,建筑风格为17世纪葡国修道院特色,这座小教堂是专为当地驻扎在炮台的葡萄牙军人做礼拜用的。教堂主堂长16米,宽4.7米,两侧墙身厚大,且有扶壁。
该教堂虽小,但非常独特。教堂内的拱顶和墙身绘有讲述圣经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画,其绘画技巧运用了中国绘画技法,整个画面融合中西绘画艺术,这在澳门众多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1998年,专家们对教堂的壁画进行修复,到2001年完成后,重新开放。
今年5月中旬再到这里,看到教堂的陈设与以往已完全不同,除尽头墙中间仍挂着圣母雪地像外,室内没有其他陈设和神职人员。我们与守卫教堂的保安交谈后得知。为了保护屋顶和墙上珍贵的彩色壁画,教堂现在只供游人参观,没有人做礼拜或在此举行婚礼,偶然有新婚夫妇在教堂外面拍结婚照。
灯塔每年开放两天
圣母雪地殿教堂旁边是建于1864年的东望洋灯塔,于1865年9月24日正式启用发光。它既是中国海域乃至远东地区最古老、也是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位置的坐标值,也是澳门于世界地图上的地理定位。
灯塔是一座圆柱型的建筑,由底至顶的高度为13.5米,底部直径7米,往上缩小为5米。塔内分为三层,有一道曲折的铁梯回旋而上,可以登上塔顶。由于它平时不对外开放,多年来,我们只看到它漂亮的外貌,从未进去光顾过,更谈不上登上塔顶。
非常幸运,这次到澳门正好赶上澳门“港务局日”,也恰好是灯塔每年唯一两天向公众开放的日子。5月20日,我们兴致勃勃地进入东望洋灯塔内。由于塔身很窄,参观者众,我们随着人流小心翼翼地在曲折窄小的铁梯上旋转爬行。登上灯塔后,顿觉塔灯顶上的世界真精彩。我们往下俯瞰,澳门历史城区和填海新区的中西交汇景色尽收眼底。
每到夜幕降临,东望洋灯塔顶上的引航灯不停地旋转。“这用的是什么技术?”我们问。港务局船长李锦照先生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100多年前的澳门还没有电,机器也很落后,塔灯内部的构造只是木轮、绳子和铅锤等物,并利用其摆力使其旋转,循环不息,并用火水灯发光,可谓匠心独具。1874年9月,一场狂暴的台风,使灯塔严重毁坏,从此停止运作达30年之久。后经人们努力修复,灯塔于1910年6月重放光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灯塔使用的是一套现代化的灯塔航灯系统,巨型灯炮以八面菱镜作反射,每分钟可旋转35次,光照可达25海里,灯光为过往船只提供了重要的航行信号和指引。
随着澳门的发展和变化,加上灯塔周围大量填海造地,东望洋灯塔指引航行的作用已逐渐减退。在灯塔台级下面的围墙中间,横嵌有一个黑色的大铁锚,好像在向人们倾诉当年它在航海上的作用,凡是到这儿的游人大都会依偎在它的身边摄影留念。远远望去,古老的灯塔好像在向人们述说着百年沧桑和今日的重新辉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