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儒家伦理思想。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诸德之本,“忠”是“孝”的扩展,国君可以孝治国家,臣民可用孝立身理家,认为“孝悌之至”能“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几百家。唐代,《孝经》更被尊为经书,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注解,陆德明为其注音。长期以来,《孝经》被看作“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孝经》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天禄琳琅旧物。清乾隆《天禄琳琅书目》及《四库全书总目》均认为相台岳氏群经是南宋刻本,为岳飞之孙岳珂所刻。后张政烺先生考订,相台本群经乃元初义兴(今江苏宜兴)岳浚据宋末廖莹中世綵堂校刻九经本校正重刻。汉阳君岳浚是岳飞的九世孙,因岳飞是相州(北魏时建有铜雀台,又名相台)汤阴人,故称相台岳氏,与南宋岳珂无关。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所刻群经,以版印精美闻名,此本更是上佳精品。此本原为明代晋府旧藏,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入清递经季振宜、徐乾学收藏,后归内府天禄琳琅。书中钤有“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宝”、“乾隆御览之宝”等皇家印玺。周叔弢先生收得《孝经》后异常兴奋,专门治“孝经一卷人家”印,以示珍爱。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实业家、藏书家,周叔弢藏书以富而精饮誉海内。在多年的藏书中,他总结了善本的“五好标准”:
版刻好,好比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纸张好,印刷好,好比后天营养好;题跋好,好比此人富有才华;收藏印章好,好比美人淡妆,幽幽素雅;装潢好,好比衣冠整齐。《孝经》几乎全部符合。
周叔弢先生收藏善本书籍,除了个人喜好,更是希望民族文化遗产不致因水火兵虫之劫化为云烟,或流落海外。他从历代私家藏书聚散无常,甚至顷刻化为乌有的教训中,意识到只有由国家政府统一管理、珍藏,古籍善本才能得到妥善保管,传之久远。1942年,他开始计划将所藏古籍善本捐赠国立图书馆,他在手定的书目上写下:
生计日艰,书价益贵,著录善本或止于斯矣。此编固不足与海内藏家相抗衡,然数十年精力所聚,实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是为善继吾志。倘困于衣食,不得不用以易米,则取平值也可。勿售之私家,至作云烟之散,庶不负此书耳。
1952年,周先生经过考察,怀着喜悦之情,将毕生精力搜求罗致的善本古籍4万多册全部捐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曾对次子珏良说:“捐书如嫁女儿,要找个好婆家,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由赵万里先生主持,他是真懂书爱书的,手下又有他培养出来的冀淑英等同志,书捐到那里,我放心。”这册《孝经》就是这次捐赠的。
周叔弢先生收得《孝经》后,上海涵芬楼曾借以影印。不久,涵芬楼又以佳纸影印《孝经》二十部,酬赠周先生。周先生本人也曾以珂罗版彩印,比原本略大,书中原有收藏印都用红色套印,非常逼真。后又付工影刻,影刻本笔致神韵,直逼原本。孤本秘笈在周先生手中不仅安全传承,而且化身千百,流传世间。 |
|
|